您现在的位置是:阿珂个性网 > 说说短语 > >正文

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唯美精选40句)

发布时间:2023-09-11 12:51:28 admin 阅读:59

导读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 1、在伦理思想方面,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 2、心灵。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

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

1、在伦理思想方面,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

2、心灵。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

3、苏格拉底一生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性的著作,但他的影响却非常巨大。后人对其活动、思想的了解和研究,主要依据于他的学生柏拉图、色诺芬等人的著作。

4、“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西塞罗如此说道。

5、到了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民主制却走过了头,演变成了极端的民主,竟发展到用抽签的办法来选举官吏和陪审团团员,把城邦交给偶然中签的人管理,中签者良莠不齐,贤能者不能掌握城邦的命运。

6、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7、苏格拉底认为如果国人们有了非常好的道德修养,那么就肯定会有非常好的政治,那么国家也会因此而安定有序。

8、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研究自然本身转到注重研究社会伦理和人。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

9、具体来说,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目的论。

10、苏格拉底被雅典公民的处死,正是“哲学”与“政治”之间本质冲突关系的体现。

11、②助产术即像产婆帮助妇女生产一样,通过努力帮助对方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是代替对方说出答案。

12、苏格拉底方法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13、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进新神论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

14、苏格拉底还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苏格拉底反对相对主义,认为事物的真理只有一个。但是对于事物的见解却不是唯一的,因为这会随着时间与地点的改变而改变。

15、①讥讽就是对对方的发言不断追问,迫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16、当然这一过程也少不了对归纳法的使用——对各种其他例子的考察,归纳普遍的规律、结果,再把结果推到论证的特殊事例上。

17、------------------------

18、这是“苏格拉底”最有名的比喻,虽然后世大多认为这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苏格拉底之口所表达的自己的政治理念。但它确确实实能反映苏格拉底的思想——世界有个普遍的真实的“知识”。

19、他认为治理国家的人应该要掌握治理国家的知识,应该要注重教育。

20、而苏格拉底说的道德绝不是因为法律习俗规定出来的,他的道德是人们内心真正认可到的,对于自己真正有利的道德。人是从心底自愿去遵守的道德。(真正的德行是一种关于强烈信念,即对于真正的道德“价值”的个人认识的事情......以知识的确实洞见掌握了这个原则的人,就不能在一些情况下应用它,而在其他的情况下不应用它。——《苏格拉底传》A.E泰勒)

21、苏格拉底方法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其局限性十分明显,它的使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22、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进新神论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

23、但往往,人们只顾自己利益时候是对大环境利益的破坏,使很多人为此受到伤害;而有时候大多人为了集体利益的维护,会使少数人受到难以承受的痛苦。

24、一次教师资格笔试成绩,可以考多个教师资格证?

25、这个过程中,苏格拉底把假设从特殊推广到一般。逐步上升到一个不可接受的结论来反驳对方的前提,或者引向自己的结论。最后得到真理。(真理是一个一致的系统,而且任何与一个真原则相冲突的东西都不是真的。——《苏格拉底传》A.E泰勒)

26、伦理、道德问题是苏格拉底整个思想体系的中心。

27、他曾说: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人,正是出于这种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苏格拉底开始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家的定义应该是热爱智慧的人,而不是有智慧的人,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

28、灵魂。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最精细的物质。

29、这与哲学理性的生活方式正好相反,一种哲学的生活方式一定是“开发的”,“普遍的”,适宜所有人的。它不会因在不同政治区域下变得不同。

30、如何去认识真理?苏格拉底给出了答案——他把辩证法看作是通过对立意见的争论而发现真理的艺术。

31、苏格拉底还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苏格拉底反对相对主义,认为事物的真理只有一个。但是对于事物的见解却不是唯一的,因为这会随着时间与地点的改变而改变。

32、③归纳是指从各种具体事务中找出共性、本质,通过比较寻求“一般”。

33、他相信有这样一种知识——善的知识,是对于人最好的东西。

34、史书记载,苏格拉底的长相丑陋,秃脑袋、大扁脸、突眼睛、朝天鼻,还有一张其大无比的嘴巴。但苏格拉底对自己的相貌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实用才是美的。一般人的眼睛深陷,只能往前看;而我的眼睛可以侧目斜视。一般人的鼻孔朝下,因而只能闻到自下而上的气味;而我可以闻到整个空气中的美味。至于大嘴巴、厚嘴唇,可以使我的吻比常人更加有力、接触面更大。”

35、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其父索佛洛尼斯科斯(Sophroniscus)是雕刻匠,母亲费纳瑞特(Phaenarete)是助产妇。

36、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37、在苏格拉底看来,世界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是其中有一种支配力量,它使万物成为如此的样子,并且是最好的,这个支配力量就是“好”(“善”)。

38、纸质用品:教育学专业基础答题卡、教育学院校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39、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自信的重要名人名言(唯美精选53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