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阿珂个性网 > 说说短语 > >正文
诸葛亮用兵(唯美精选82句)
发布时间:2023-10-07 09:55:32 admin 阅读:59
诸葛亮用兵
1、诸葛亮令赵云、邓芝为疑兵,出斜谷攻郿城,令马谡、王平率军镇守街亭,让魏延与高翔作为马谡的左右两翼担任护卫,诸葛亮则亲率吴懿及主力出祁山攻打陇右,因为马谡失了街亭,导致诸葛亮的后路有可能会被魏军切断,因为诸葛亮果断退兵,第一次北伐失败,马谡、张休、李盛因为违抗军令被杀,将军黄袭被夺了兵权。
2、《晋书》云“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
3、刘裕说不成,不干了,咱得赶紧回政治中心,我已经戎马半生了,现在要回去,行革故鼎新的大事!(诸葛亮用兵)。
4、这十二个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公平公正的体现。不管针对皇亲国戚也好,还是平民百姓也好,法律不能有双重标准!
5、诸葛一生唯谨慎,尤其是诸葛亮用兵,数次北伐中,除了马谡、张休、李盛等将领因为违抗军令,丢失街亭被诸葛亮斩杀之外,蜀汉大将在北伐中几乎没有损失,都被诸葛亮安全地带了回来,就连诸葛亮在前线病逝,北伐蜀军主力也在诸葛亮临死前的安排下,有条不紊地撤退回成都。
6、我们都知道诸葛亮事必躬亲,不善于发掘人才和使用人才。以致蜀汉人才凋零,这也是蜀汉最早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最好的说明。
7、结果桓温回到政治中心,也就是国都,首都,胁迫天子,大肆的清洗异己,安排自己人上位。(诸葛亮用兵)。
8、瞒天过海--诸葛亮五出祁山时,因军中缺粮,只得以瞒天过海之计装神退敌,使魏兵误以为真 有鬼神而不顾防守麦田,背蜀军收了粮食。
9、在诸葛亮用兵上,正因为太正,总是拒绝用奇兵,所以只能和曹魏硬碰硬。但在国家综合实力上,显然蜀国无法与曹魏相比。这种硬碰硬,最终只能伤害蜀国国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蜀国最终是被邓艾用奇兵击败!
10、有这么几大成果,你譬如说连弩,能一次发射十只弓箭,杀伤力极大。那一杀就是杀一排。射程在50米到120米之间,能够在一分钟内发射五回。这个够狠,比小李飞刀厉害多了。
11、众所周知,诸葛亮用兵不像刘备,你看刘备领导的汉中之战和夷陵之战,蜀汉战死沙场的将领并不少,汉中之战有雷铜、吴兰、任夔等将领战死,夷陵之战有张南、冯习、沙摩轲、傅肜等将领战死。
12、再说第二。说诸葛亮先生用北伐集权、弄权,这个逻辑很惊悚!
13、如果说诸葛亮用兵真的很菜,司马懿怎么不出来跟他试试?
14、一个闷雷子下去,反正就算炸不死人,也得吓死一个倆的
15、虽然诸葛亮也在招揽人才,但是毕竟蜀汉后期还是人才凋零。
16、围魏救赵--诸葛亮叁出祁山,以王平、张翼引魏兵决战,当王、张两将危急并不救援反而另派 姜 维、廖化直接攻击司马懿大本营,如此不但解决危机还大获全胜。
17、我举这三个例子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看他们三个枭雄,到了晚年,怎么总惦记往政治中心跑?
18、最可恨的是,他也不管他儿子有没有那个能力,就死欺白咧往上拽!哪怕他儿子是个废物,是个缺德鬼,他也想方设法让他接班。这个现象我们深恶痛绝!
19、魏延是蜀军内乱被杀的,吴懿、王平、赵云、邓芝是病死的,姜维一直活到了蜀汉灭亡前夕,因钟会谋反导致成都兵变被杀的,陈式、高翔、吴班、孟琰等将领死因没有记载,从种种迹象来看,绝对不是战死沙场的,因为这几人在诸葛亮去世后还活着。
20、恰恰相反,同样是《三国志》里,对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字里行间都是百分百认账。就说最基本的治军能力,《三国志》直接来句“治戎为长”。那强到什么程度呢?“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大军整齐划行军打仗令行禁止,纪律无比严明。如此钢铁般的凝聚力,与后世的“岳家军”等劲旅如出一辙。实打实的铁血虎师。治戎为长,奇谋为短诸葛亮绝对是杰出的战略家,他能在汉末那么乱的局势中策划出最适合刘备的打天下方案——即著名的《隆中对》,确实了不起。
21、但是诸葛亮先生没有这么做。我们看看,他给自己儿子的职位,一点含金量都没有,虽然名义上他儿子诸葛瞻继承了诸葛亮的爵位,但是已经不掌大权了。
22、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不是从稻草船上借箭,不是借东风,用智慧算计华容,也不是机缘巧合拿下汉中。公职人员还拿陈寿的《三国志》说诸葛亮带兵经验不足,北伐失败。历史上,诸葛亮北伐时,陈寿在《诸葛亮传》中并没有多写,所以官吏推断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一般。
23、有些人言孔明不具有将略之才,那么试问一下,孔明没有军事才能,如果助刘备入川,如何北伐中原?还有甚者居然批评《出师表》是垃圾。首先《出师表》中文字慷慨激昂,激励后辈子孙,其次它反映了当时蜀中人们的思想,假如说它是封建时期的垃圾,这只能说现在与当时时代不同,人们的思想也不同,因此我们要评价事物时,主要考虑的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期望。诸葛亮当时提出北伐中原,与人们统一中国的思想相符合,因此孔明的行动深受人们表扬。因此,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时要从不同角度正确分析,不能就一些错误而全面否决他在当时的领导才能。曹操不是曾经大败于赤壁,大败于汉中吗?但人们还是认为他是乱世之英杰。那人们也不能为孔明的一点错误而说他不足以言智。
24、原来,他这是在吸取前车之鉴,因而才会打破常规,不拘一格来用兵。
25、诸葛亮用兵谨慎,谈不上勇猛,指挥呆板,谈不上出奇制胜,蜀汉疲敝,无法实力碾压。
26、结果当然肯定还是蜀国输,但是大军师司马懿应该输得更窝囊吧!
27、所以说,他是有资格评价诸葛亮的,而且说的这个缺点也很中肯。战场上瞬息万变,如果不敢冒险,太过谨慎,只会延误战机。
28、诸葛亮用兵的特点是谨慎,这不是因为他胆小,不敢冒险,还是因为蜀汉实力实在有限,从人口到经济到地盘,哪一点都和曹魏不在一个档次上,而蜀军的骑兵也能被魏国骑兵甩十条街!
29、这一点在征南蛮上体现最佳。诸葛亮和孟获数次交战,历经坎坷,终于大获全胜。这个时候蛮王孟获就跪地请降,说我服了,南蛮归你了,你满意了吧?我不玩了!
30、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有护侧骑。在敌人攻击我阵形一角或者一面的时候,护侧骑攻击敌人的进攻队形侧面,迫使其放弃进攻意图。因此,护侧骑不能在阵内,而应该在阵外。确切说,是在阵形之外的后方或者侧后方,这样才便于这部分骑兵保持有对敌人任何一个方向的进攻进行灵活应对的可能。
31、这一句话,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这句话之前,更有洋洋洒洒的一大段,说诸葛亮作为相国很成功,执法严格却让人心服口服,安抚百姓治国有方,整个蜀汉叫他管理的井井有条,简直到了“管、萧之亚匹矣”的境界。也就是管仲萧何的等级。比起这样的辉煌成就来,他军事上未能北伐成功,才显得有点逊色:“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32、那种光会算计人,不会干实事的人,应该赶紧去国外,给人才腾地方
33、先说陈寿先生这个评价,他只能说明诸葛亮治国理政的水平比行军打仗要强。
34、诸葛亮还发明了一种“闷雷子”,在一个大罐子里头埋下火药,这种火药呢,燃点很低。经过罐子闷一阵,他就能自燃,然后爆炸。这是定时炸弹!
35、当然,水镜先生的评语是罗贯中虚构,主要是为了突出诸葛亮和庞统的牛叉,在正史上并不存在。为了让虚构的评语看起来真实靠谱,最后找了一个理由,即:扶不起的阿斗,将诸葛亮不能统一全国的责任,推到了阿斗刘禅身上!
36、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37、诸葛亮火烧新野:夏侯惇兵败博望坡后,曹操决定亲统大军,以许褚为先锋,再次南下征讨刘备,双方在新野城再次展开战斗,诸葛亮二次用火攻战术打败许褚,但是由于兵力悬殊,只能战略撤退。
38、诸葛亮不居功自傲,不追求过分的名位与特权。李严为曾怂恿诸葛亮加九锡,加爵称王。诸葛亮不为所动,严词拒绝:“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庭,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睿,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39、先说第一。在高校有个姓尤的老师,他就以教训的口吻训斥诸葛亮,说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个为相之道,在于任人以贤,自己呢,虚静处事。
40、历史上的诸葛亮,真正有作为的战役就是北伐。众所周知,诸葛亮发动北伐的目的就是为了扩大蜀汉的生产力。当时的蜀汉,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国力、人口等各个方面,都要比吴国和魏国差。总的来说,北伐是迫不得已。
41、陈寿虽然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史之良吏”,评价人物非常客观公正,不会把一些没把握的事情写进《三国志》,这点首先值得肯定。
42、你说多悬!差一点就能引起哗变!幸亏最后刘禅明辨是非,把粮草拨过去了。
43、“令骑不得与相离”,就是“令骑不得与之相离”,可见这个省略的“之”字是关键。由上下文我们不难知道,这个“之”就是“连冲之陈”。“令骑不得与之相离”就是说要骑兵与“连冲之阵”不要分离,那么骑兵不能与阵形分开要怎么做呢?那就只有一种办法了,骑兵藏在阵形中去。
44、有人说同样也是三次北伐,桓温打下了三个省,而诸葛亮连三个市都没能打下。
45、事必躬亲恰巧体现了诸葛亮对蜀汉的责任心,生怕有负先帝重托。
46、典韦死后,有他在,让曹操继续嘚瑟了23年!
47、孔明促进了蜀地农业的发展。他很重视都江堰水利工程,创设“堰官”专职管理,采用以农养战、耕战结合的政策,解决军粮问题。诸葛亮对手工业也非常关注,恢复盐铁专营,并亲到现场视察利用天然气煮盐的情况。并于城内设置“锦官”,专门管理。后世称成都为“锦官城”,即源此。诸葛亮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
48、跟那些只知道把权力和金钱留给儿子的人相比,私欲过重吗?
49、诸葛亮还有好些军事发明,如'木牛流马'、'诸葛连弩'、'八阵图'(极大影响了李靖的'六花阵')都是他的专利,当然,'木牛流马'和'八阵图'并没有《三国演义》中说得那么神乎其神,而'诸葛连弩'倒是一种极具威力的新型武器。
50、得了肺病。没钱治啊,就到处找人借,也向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求助,没人搭理她。万般无奈之下,她只能在银行卡上透支了九万块钱。勉强把自己的病情稳定住了。
51、诸葛亮不但用兵极差,在治军方面也不怎么样。他要处理的事务太多,头绪也太多。偏偏他又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事无巨细皆亲力亲为,唯恐辜负先帝厚望。最后累死了,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2、从他五次北伐的战绩来看,称得上战术大师,但谨慎有余,机变不足,五次北伐都没有实现预期战略目标,实在称不上用兵如神。
53、治国也是一样,也得刚柔并济,怎么管理老百姓?你不能单纯的跟老百姓炫耀暴力。炫耀兵威!靠暴力能统治长久吗?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54、四川成都市南郊的武侯祠,是西晋末年十六国李雄为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建的。祠内古柏苍郁,殿宇雄伟,这里也有一副对联,是赞颂诸葛亮在蜀川的功德的:“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此外,“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这副对联仅用了短短的十个字,赞颂了诸葛亮才高睿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功绩。所谓“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蜀汉大业所作的前、后两个《出师表》;还“一对”是指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所作的《隆中对》,在文中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精辟分析。
55、在每一次北伐的具体战术上,诸葛亮的表现也不太明智,即:每一次都分兵严重,几乎毫无战果!客观的说,诸葛亮用兵喜欢虚虚实实,很少能见到他集中兵力,给敌人致命一击!所以,诸葛亮打的都是小胜,很难大胜!
56、这是很危险的。万一后面有政敌给你使坏,你防不胜防!
57、所以,当魏延向诸葛亮建议,请给兵马一万,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韩信的例子,却被他拒绝!换一句话说,诸葛亮用兵太正,而不敢用奇。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没有奇很难取胜!
58、所以,诸葛亮有巨大的缺点,才导致了蜀国成为三国之中,最先倒下的那一个势力。总体而言,诸葛亮一生中有两大缺点,一个是错误的用人,一个是死板的用兵。
59、他是规划的大师,每次战争之前,都要进行精心的准备,细致的谋划,依靠堂堂之阵与曹魏对战,面对司马懿的龟缩战术,毫无办法,奇袭、诡诈全然不用。不能积极主动地调动敌人,创造于己方有利的战略态势。这种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法,完全谈不上什么指挥艺术,更不用说是用兵如神了。固然能保完全、立于不败,却难建奇功、成就大业。
60、平庸之将所重者,乃兵力多寡,勇猛如何,此类武将如吕布、袁绍者比比皆是,不足挂齿!”
61、这不光是刘备的绝招,也是诸葛亮的绝学。你想让别人服你,最重要的是降伏其精神。你降伏他肉体,那没用!
62、多次北伐未果的诸葛亮最终病逝在了五丈原,作为当时蜀汉的顶梁柱,诸葛亮的死无疑让蜀汉走向了下坡路。当时只有诸葛亮可以说是一心一意为蜀汉,可是蜀后主刘禅根本不是做皇帝的料。后人们对诸葛亮北伐众说纷纭。
63、这位开国上将就是许世友,1983年,77岁的他在成都参观了武侯祠,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诸葛亮是好军师、好丞相,却不是个好统帅。
64、更有意思的一次是,司马懿听说诸葛亮死了,认为这是进攻的好机会,赶紧追出来。
65、有些人总爱说诸葛亮私欲过重。我想问一下,诸葛亮先生如果跟那些落马的大老虎相比,私欲还算重吗?
66、唐朝末年,有个军阀叫秦宗权,他无恶不作,奸淫掳掠,甚至纵容手下活吃人肉。
67、在《前出师表》中,他从“亲贤臣,远小人”的原则出发,向后主郑重推荐了董允、向宠等,其心之公明纯正实所罕见。诸葛亮所重用的文武大员中,既有荆楚之士,又有蜀地人材,既有刘璋旧部,也有魏降将,无结d之弊,大有“五湖四海”包容一切之襟怀,团结了绝大多数人。
68、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等,让曹操焦头烂额。然而,真实历史上,诸葛亮用兵并不高明。或许,诸葛亮不停的“以攻代守”战略是正确的,但在具体用兵过程中,却显得过于“枯燥”!
69、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他的军事才能很出色,比如借荆州、火烧赤壁、空城计等等。在普通人看来,诸葛亮就是个“神人”,但一位开国上将却说他不是个好统帅,这是为什么呢?
70、尤其是经过《三国演义》的塑造,诸葛亮彻底被神化了。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很多小说中,都有一个“诸葛先生”,其人要么百事通,要么谋略高.....然而,诸葛亮并不是那么神,他其实有一个致命的用兵缺陷,只有两个字!这就是分兵!
71、不久后就收到银行方面的通告:告诉她,这是恶意透支,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逾期不还,将面临三年半的刑期!当然,最后判没判下来,就不得而知了!如果判下来了,就太狠了点!
72、不止是许世友,就连毛主席也找出了诸葛亮的问题。说诸葛亮让刘备三分兵力是错误的。当时刘备的实力远远落后于曹操,而且路途遥远,还把有限的兵力分成了三路,最后肯定会被曹操打败的。
73、若把诸葛亮同当时的名士孔融、祢衡等人相比,显然后者的声望不可同日而语,即使和才智过人的周瑜、鲁肃、司马懿相比也略高一筹。诸葛亮无私无畏,谦虚谨慎,深思熟虑,卓识远见,善于博采众长,融化于胆识之中。
74、中国古代先贤说得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75、鲁肃接诸葛到江东,马上舌战群儒,接下来见孙权,鲁肃劝告诸葛不要说曹操兵多将广,以免孙权丧失战斗决心,诸葛偏偏说曹操势力强大,而且为孙权计算曹操兵150万左右,将过千员,又劝孙权降曹。
76、诸葛亮统领大军一过三峡,就来到益州东端的军事要塞,当时巴东郡的郡府鱼腹县城下。鱼腹县的刘璋守军,虽然居高临下,占有以白帝山扼守夔门天险的有利地形,但是一看对方帆樯林立,声威雄壮,很快就举手投降。诸葛亮在这里没有停留继续挥兵西进。但是,此时的他,哪里会想得到,就在十年之后,他将再次来到这高江急峡、波涛汹涌之处,接受刘备的托孤重任呢?
77、历代帝王都征过南蛮,但是不到七八年,这个地方总是反复背叛,反复造反。
78、诸葛亮率军出斜谷到达郿城,并在五丈原安营扎寨,同时下令蜀军就地屯田,准备做长期打算,与魏军对峙,与此同时,诸葛亮还联络东吴孙权共同出兵攻打曹魏,由于东吴军队在前线迅速溃败,诸葛亮只能独自在五丈原紧守,而魏军主帅司马懿则闭门不战,坚守以消耗蜀军粮食,最终诸葛亮因为操劳过度病逝于五丈原。
79、如果没有识人之明的同时,还不注意培养人才,那么这个国家迟早会完蛋!诸葛亮在世时,大事小事全由他处理,根本不给其他人机会,也不注重培养人才,所以才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21世纪人才重要,公元3世纪也一样!
80、有人说 诸葛亮那是为了沽名钓誉,那是为了青史留名!所以才不贪污!那证明诸葛亮起码还是要脸的人,有些贪官污吏他是臭不要脸啊!
81、中国历史上有个很糟糕的现象,就是官二代接班。譬如父亲是个市长,恨不得立马把儿子弄成副市长、副局长,好让他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