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阿珂个性网 > 说说短语 > >正文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翻译(唯美精选73句)

发布时间:2023-10-23 15:48:59 admin 阅读:59

导读道德经经典名句及翻译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2、凡人是有为之道,可说,可用,有名有字有声有色和人为之道。(道德经经典名句及翻...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翻译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2、凡人是有为之道,可说,可用,有名有字有声有色和人为之道。(道德经经典名句及翻译)。

3、(翻译讲解):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4、第32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5、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6、(翻译讲解):柔弱胜刚强,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7、1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经》  1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道德经》  1虚极静笃——老子《道德经》  1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道德经》  1曲则全多则惑——老子《道德经》  1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老子《道德经》  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老子《道德经》  1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道德经》  1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老子》  1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老子》 

8、(翻译讲解):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9、他说:一听你就是没有懂啊,随它去,随谁去?水不是随它去,而是该干嘛就干嘛?它没有什么消极和积极,但绝对不是灰心丧气垮塌扶不起,你要看到它用的好,可以发电可以灌溉,用的不好,就能淹没农田人命。这不是简单的随它去可以解释的。

1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11、(感悟)老子讲的三宝,与事物的表面现象,是不相似甚至相反的。(道德经经典名句及翻译)。

1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3、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4、源于一种生物学上的意义,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无论在精神上亦或在物质方面,从古迄今,都表现为一种近乎原始的依赖性,有如婴儿之对母体。古人有云:“人穷则反本。”这个所谓的“本”,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也就是指“自然”,这个人类和万物的母亲。屈原长诗《天问》为什么会提出许多对宇宙天体、历史、神话和人世方面的疑问?当他对政治前途和黑暗现实感到失望时,很自然地会产生一种对自然的返归心态和求助愿望。出于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焦虑,推本极源,急切希望找到人在神秘的自然力面前的合适位置。

15、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16、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7、(感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用早已存在的道理,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换个说法就是借古鉴今,古为今用。

18、(翻译)我有三件宝贝,持有它们并珍藏着它们:一是仁慈,二是俭朴,三是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心怀仁慈,所以能勇于献身;奉行俭约,所以能够周济民众;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够成为天下的首领。

19、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0、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1、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22、大意: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以柔克刚的道理我们不难理解,但是当我们真正去做的时候却很难。

23、选自《道德经·第五章》。(译文)说的太多往往使自己隐人窘境,不如顺其自然,格守中庸之道。

24、第31章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2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26、(翻译)最完美的事物,看起来好像有所欠缺的样子,但是却能够永不败坏。最充盈的东西,看起来却好像虚无的样子,然而用之无穷。

27、(出处)《孟子·梁惠王上》(译文)奉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28、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29、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30、如果水也像人一样。对自己的命运不停地执着纠结。今天到这了不爽,明天到那了开心,后天遇到这事了烦恼......那水这辈子可就够呛了。因为你不接受,纠结,无法做到自然而然,烦恼痛苦就都来了。

31、(感悟)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人们尽管把他装饰得很漂亮,但用后就扔掉,不是爱他,也不是恨他,人们对待刍狗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圣人无偏爱,还百姓以自然。

32、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3、老子的这句话是在提醒世人,身处于社会之中,面对着形形色色的诱惑,能够坚守住自己的本分,不因外部因素的吸引和干扰而抛弃根本,不忘初心,才能够平安长久。

34、(感悟)一诺千金,言出则必行。遇事思虑周详,才能成竹在胸,成就大事。

35、下面我们来一起赏析《道德经》中的50句经典名言。

36、我没理他,一看他桌面上放着一本线装书《道德经》。翻开那一页正好写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37、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38、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第五十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39、(翻译讲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40、了解别人是智慧的,了解自己才是高明的;战胜别人是有力量的,克服自身弱点才是真正的强者。

4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道德经》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老子》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道德经》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道德经》  出生入死。——老子《道德经》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道德经》  

42、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枉屈,最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不停地动作可以战胜寒冷,安静能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43、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44、朴字本义,未加工的木材。器,皿也《说文》。官,官吏、官员。制,规章。割,用刀截断。

45、我说:你一说我还真的有点口渴,你这有茶吗?

46、(感悟)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47、(感悟)“知止”就是知道停止。《道德经》多次提及,“不知足”和“欲得”是带来灾祸的根源,而“知止”则可以避免灾祸。老子认为,一个人若是太过在乎某一事物而紧紧抓住不放,那么就必定会受到损害。

48、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49、(感悟)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50、(翻译讲解):坚强者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者属于富有生机的一类。

51、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52、⑨徼(jiao):边际、边界。引申端倪的意思。

53、译文:处在忧虑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沉迷安逸享乐可以使人或国家消灭。

54、(感悟)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55、第36章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56、(译文)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交冲下而成新的和谐体。

57、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58、我的脚步惊醒了他,他抬起眼睛看了我一眼说:拜太岁吗?只要8块钱。

59、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60、第30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61、译文: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62、(翻译)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

6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64、知,知识、知晓。雄,鸟父也《说文》。守,职守。雌,母鸟、能产卵的鸟。

6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66、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67、第39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

68、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69、第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70、(译文)天下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看得见的有形质产生于看不见的无形质。

7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十四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72、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外甥打灯笼的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唯美精选25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