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阿珂个性网 > 说说短语 > >正文

韦编三绝(唯美精选27句)

发布时间:2023-11-02 09:45:38 admin 阅读:59

导读韦编三绝 1、成语今说:韦,熟牛皮。古时用竹简写书,竹简用牛皮带编联起来,称“韦编”。三绝,多次断开。后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

韦编三绝

1、成语今说:韦,熟牛皮。古时用竹简写书,竹简用牛皮带编联起来,称“韦编”。三绝,多次断开。后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2、  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3、竹简有一定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很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4、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5、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韦编三绝)。

6、今天,“铁擿三折”和“漆书三灭”这两个古代成语,早已在人们的生活和著述中消失,甚至被收词最称宏富的《汉语大词典》以及所有的大型典故成语词典所摈弃。除非是专家学者,一般人恐怕未必会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过这两个与“韦编三绝”并列连用的同义成语。希望大型的语文工具书今后在修订时能把它们收录进去。(韦编三绝)。

7、唐.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在卭笮十余载,沉研《易》象,韦编三绝,赋诗纵酒,以乐当年。”

8、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9、晋代孙康,京兆(西安)人,聪敏喜爱学习。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买灯油,在冬天的雪地里借着月光读书。

10、但值得注意的是,从东汉初年起,《史记》中本来三语并用的句式,开始出现了“韦编三绝”一枝独秀的现象。著名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儒林传序》中写道:

11、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多才多艺,学识渊博。

12、《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13、    最后,孔子回到鲁国,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上。孔子在晚年还整理了几种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像《诗经》、《尚书》、等,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改,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在认识论和教育方面,它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主张。他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门下弟子有上千人。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了两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14、根据孔子苦读《周易》的故事,后人引申出“韦编三绝”这句成语。形容勤奋读书。

15、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连起来;三:表示多次;绝:断。孔子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形容读书勤奋。

16、班固是东汉的兰台令史,职掌书奏及印工文书,兼校定宫廷藏书文字,不可能不看到《史记》原本中当时尚未佚失的三语并用的句子,为什么他在《汉书》里只引了其中之一的“韦编三绝”呢?我认为理由很简单,就是为了行文简洁的需要。后世史学家评论《汉书》的文字“言皆精练”(《史通·六家》),这是符合实际的。《史记》形容孔子勤奋读《易》,一连用了三个意义完全相同的成语,的确没有必要。班固来个删繁就简,转引时只选了位置最前、形式又雅而含蓄的“韦编三绝”,比起连引三句来,文章不是显得精练畅多了吗?

17、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并不只是一个看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一次次不断地重复与温习,需要专注。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没有强健的筋骨,却既能吃到地面上的浮土,又能饮到地下深处的水,就是因为用心专一。专注是一种不可小视的力量,它会在你走向成功的过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有道是“十年磨一剑”,为了专心做好一件事,必须远离那些使你分散注意力的事情,集中精力选准主攻目标,专心致志,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18、    一天一首古诗词:叶绍翁《游园不值》

19、(近义词)映雪读书、凿壁偷光、悬梁刺股、三绝韦编、牛角挂书

20、春秋时的书,主要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就在上面写字。

21、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22、孔子年轻时候,读书很用功。他十分崇拜周朝初年那位制礼作乐的周公,对古礼特别熟悉。当时读书人应当学的“六艺”,也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他都比较精通。他办事认真,开头他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吏,物资从来没有缺少;后来又当管理牧业的小吏,牛羊就繁殖得很多。没到三十岁,名声就渐渐大了起来。

23、(示例)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24、晋葛洪《抱朴子·内篇·祛惑》:“〔孔子〕常劝我读《易》,云:‘此良书也。丘窃好之,韦编三绝,铁挝(原注:一作擿)三折。’”

25、    根据孔子苦读《周易》的故事,后人引申出“韦编三绝”这句成语。形容勤奋读书。

26、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情侣睡前故事浪漫的(唯美精选57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