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阿珂个性网 > 说说短语 > >正文

道法自然上一句(唯美精选60句)

发布时间:2023-12-05 11:33:32 admin 阅读:59

导读道法自然上一句 1、    严格上说,道法自然是转识成智的产物,是前几章的一个升华,在此,我希望大家能初步地从智慧层面上了解和掌握一些生命成长中的自然法则,从而更好地提...

道法自然上一句

1、    严格上说,道法自然是转识成智的产物,是前几章的一个升华,在此,我希望大家能初步地从智慧层面上了解和掌握一些生命成长中的自然法则,从而更好地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道法自然上一句)。

2、  三十二章“民莫之令而自均”与此文“夫莫之令而常自然”谊近。“莫之命”即“莫之令”,“自然”即“自均”,可证“命”作“爵”者,决非古本,于义亦难通也。道之所以尊,德之所以贵,即在于不命令或干涉万物而任其自化自成也。(《老子校诂》,见“民国丛书”第五编上海书店,1996年,第317页)

3、※ 道法自然,也就是金刚经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修行,就是要学这个“无所住”,自自然然,随其来去,无有挂碍,但是,无论我们怎么学,跟谁学,学的过程就已经是有所住。因此,释迦牟尼说我未讲一个字。

4、由此可见,佛法也必须遵从阴盛阳衰的天数循环法则。此一番言语,非谤佛也,实乃给佛法一个客观的评价。

5、※ 《道德经》中的佛法-“道法自然”,原来如此。

6、   在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老子》版本──郭店楚简本(根据竹简型制分为甲、乙、丙三组)中,这一论题就已经有了,这一段完整的话是:

7、※ 《世尊十大弟子小传》五:阿难·罗睺罗 

8、“圣人”遵循“道”的“无为”推行“无为政治”,是为了辅助和配合“万物的自然”,这就是简本说的“道,恒亡为也,侯王能守之,而万物将自化”。“自化”与“自然”义近,它是说“万物”自行变化。从《庄子·应帝王》篇说的“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同样可知,“自然”是“物(万物)”的“自然”。王弼注《老子》一贯以“自然”为“万物”的“自然”,如二十九章注有“万物以自然为性”、“圣人达自然之性,畅万物之情”的说法。这表明,“道”与“万物”的关系,在老子那里确实是“道无为”与“万物自然”的关系。

9、为此,拒绝喧嚣,复归宁静,拒绝奢华,返璞归真,这大概是我们现代人能够做到的一种养生的功课。当整个世界都在用加法的时候,健康是需要用减法的,要学会剪掉繁复的外在东西,以最简单的方式顺应自然。 

10、(作者)老子                 (朝代)春秋时期                         

11、在道教看来,自然既是道的最本质特征,也是宇宙万物最根本的法则,任何事物都必须受这一宇宙法则的制约。所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犹如“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一样,它是天地和谐而自降,完全是一种自然现象。正如一切植物春生夏长,秋凋冬枯,也完全是一种自然现象。

12、※ 《真实的乔达摩王子》-世尊证悟历程详解

13、神,归根结底,就是八个字:道法自然,规律如来!(道法自然上一句)。

14、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

15、※ 《世尊十大弟子小传》四:阿那律·优波离

16、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17、世间本没有一神作为一个客观实体存在。神是指那些参透事物运行规律,利用规律做事情的人,这些人掌握的规律是自然运行的法则,这就是道法自然。

18、“道法自然”的基本原理落实于生态环境,即人类要维护世界生长变化过程的自然本性,而从不用人为的强制方式去破坏这个过程的本来面貌。面对自然,人类所要做的就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黄帝阴符经》说:“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在符合自然规律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19、这本道教的经典著作,不知点醒了多少昏沉的人!

20、培养人才,要认识之,抓住其性情特点,掌握其兴趣爱好,引导要正确,因材施教,而不是百人千人千篇一律的培养模式;如同工业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一般。

21、道教的众多尊神仙真封号中,许多都注重用“虚”字,如“三清道祖”尊号中都有“虚无自然”的尊称,供奉神明仙真的居处称为“玉虚宫”,而道士在醮坛上唱诵词章也叫做“步虚”,并且大多数步虚词都表达了对虚空缥缈的仙界的向往,许多祖师高道都曾以虚无或虚空为题作文赋词,如三十代天师虚静真人张继先的《虚空歌》等。虚静真人在《虚空歌》中说:本来真性同虚空,光明朗耀无昏蒙。虚空不动常如如,识得真空方不昧。真空消息非顽空,纵横变化无终穷。这都足以说明“虚”为道的本体、“虚无”乃人间最高境界。

22、《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23、道法自然,也就是佛教讲的如来,如其所来,如其所去。也就是我之前那篇文章中讲的“随顺心观”。

24、举个例子,比如人的日常起居,休养生息都要遵循地球的规律,冷了要加衣,跳起来要落地,等等。还有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割。这些人的行为规律或者准则,要取法于大地的运行规律。

25、    请让我以佛家的四句偈作为我们这个上篇的结束语:

26、道法自然提醒我们,对人,对事物,不能用僵化的思维去对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表现出灵活又各异的对待方法、处理策略,不能教条主义地待一切,也不能经验主义地待一切。

27、因此,人类应当顺应自然,尊重自然,效法自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8、在“道法自然”的语境之下,道教在教导人面对生活之时要采取一种“顺”的态度,即通常所说的“顺其自然”。这里面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知自然之道,审时度势,不强作、不妄为;二是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方向,顺势而为之、自然而有为。王阳明曾经说过一句话:“情顺万物而无情,终日有为而心常无为”,对“顺其自然”的道理做了一个很好的呼应,即摈弃私欲、顺天应时、以无为的心态去打理人生。

29、※ 《世尊十大弟子小传》三:大迦叶·迦旃延

30、账号| 414011580000002367

31、真批评是帮人,助人。真赞美、赞赏是助人、帮人,为人加油。希望二者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切实有效,反映的是人的真心,赤心一片;不怎么虚伪。

32、    其实生命自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逐渐离开亲情的。比如孩子从子宫内降生,学会爬,学会走,出家门到学校,出学校到社会……一步一步地,生命就是这样从团聚走向分离,这本来是一种再真实不过的自然规律。

33、“人法地”,地是承载之物,依地可以建造宫室,而于虚空中则不可立,同时宫室依地质地势而差别不同,地就是人伦、道德、习俗、公理,人要依此而立身。天,是广阔而高远的,天道高于人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是损不足以奉有余。人道是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34、社会的发展变化,依社会的秩序而运行,或快或慢,或好或坏,或者就是不好不坏、不疾不徐,或交替着进行;就是没有速度的恒稳不变。

35、无法破解社会各个层面的开关和密码,就不能深刻把握社会运行的深层规律。无法破解贪嗔痴的人性,就不能洞察一切植根于此的历史循环定律。

36、道法自然,那是要求人们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不可逆天而行。

37、    当问到他们为什么如此迫切地需要下一代成功时,他们说,因为自己在小时候没有这种条件,所以未能实现成功的愿望,因此想让孩子成功。具体地讲,就是要让孩子弥补自己的所谓缺憾,完成自己当年没能完成的事,让下一代为自己的焦虑负责。无形中,给一个幼小的生命造成巨大的压力,这压力会伴随这个孩子的成长,长大后,他再会把这压力遗传下去,一代一代地繁衍,形成家族的轮回。

38、由于人的局限性和惰性,平常的人是难以解释身边发生的所有事物和现象的。

39、八仙手中的法器神通广大,但您知道都有什么寓意吗?

40、※ 《圆觉经要旨疏钞·三》弥勒菩萨章·清净慧菩萨章

41、   世界观上的“道”与“万物”的关系,下降到政治共同体中就是“圣王”同“百姓”的关系。在政治共同体中,圣王是国家统一和秩序的维治者,他同宇宙之“道”相对应,是“道”在人间的最高代表。“道”是“无为”的,“圣王”也要“无为”。在老子那里,“无为”是对统治者的要求,是圣王必须奉行的准则。《老子》一书在政治意义上使用的“无为”,都是对统治者而言。如郭店本《老子》说:

42、以上论断,就撕破了世界上的一切善恶美丑的道德面具。

43、“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这是南华真人在区别天道与人道时所言,“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天道自然无为、无目的、无意志,而人道与天道相去甚远,是有为之道,是相伴着人类的欲望膨胀和自我意识增强而建立起来的后天之道,是人类自然天性被蒙蔽后所形成。以这样一种带着私欲的心态面对生活,自然会“心为物役”,并且“心为物累”。要想去除内心的这种执着,法天道而行,太上道祖宣示了这样一种方法,即“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朴”是指人们本性的原始状态,即人的心灵没有被污染之时,简单而纯粹、质朴而无华。而“抱朴”,就是去除后天之伪,复归于朴素之道。梁启超先生曾说:“天下之大患,在有智慧之人耽溺于私欲,日出其智慧以扩张其溪壑无厌的物质生活,……道家欲救此病,故以‘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为教”。可见这确实是一剂救世良方。

44、三宫发明景,朗照同郁仪。纷然驰飙欻,上采空清蕤。 

45、法,谓法则也。人不违地,乃得全安,法地也。地不违天,乃得全载,法天也。天不违道,乃得全覆,法道也。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也)。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道(法)自然,天故资焉。天法于道,地故则焉。地法于天,人故象焉。(王)所以为主,其(主)之者也。”(《老子道德经注》,见楼宇烈的《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第65页)

46、心本无,只照见。无心之照就是如实观照。如果已经有了一个“自然”的心,那么自然就在心中有了一个自然的相,那么符合的就是你以为的“自然”,不符合的,那就是不自然,依然落于二元对立的偏见。心本无即是空其体,只照见即是尽其用,猫来是猫,狗来是狗,善恶亦如实观之,起念而不动心,任其用而忘其体,及吾无身,则吾有何患?心无患,则无伤,美丑好恶,皆是镜中缘影,方能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47、天道无情无感,永远独立旁观,不参杂慈悲善念,既不求回报,亦不挟私恨,天生天杀,物生物盗,大仁不仁,大恩无恩,非天善而旱降甘霖,非天恶而寒下霹雳,一切均归自然而然,是之为天情天感。

48、    想象一下,如果这个苹果在未成熟的时候就落下呢?咬上一口,味道酸涩,未成果实;当种子吧,又不符合条件,可它毕竟已经落地了,却无法被接受。而这,正如那些过早成功的小大人,那些神童,在不该脱离的时候脱离,不该独立的时候独立。

49、※ 《道德经》中的佛法-谈一谈“心量”问题

50、王弼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几句话中的“法”字作了前后一贯的注解:

51、批评礼貌又直接了当,不拐弯抹角,中肯一些,指出问题之所在;帮人帮在心,帮在根本上,不是信口雌黄。

52、地法天是地的运行规律遵循天的运行法则。比如,地面上的四季分明,依赖于什么?——太阳的运行规律,太阳距离地球由远及近,由此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上下雨,地上的庄稼才可以生长等等。

53、三界之中有三极,有天,有地,有人,三者合而为充沛乎苍穹宙宇!

54、解读: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于上天而寒暑交替,孕育万物;上天依据于大“道”而运行变化,排列时序;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最合乎自然哲理和科学规律的名言,是中国文化追求天人合道法自然的源头。其中“道”、“法”二字蕴含多少深邃的文化精神。

55、    老实讲,这种事例在生活中相当普遍,但人们往住不去反思自己,而将责任推诿到他人身上。

56、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57、大多数人的呼声值得重视。大多数人的利益必须得到有效维护。一切面对社会全体的策略,多少都显得苍白无力了些,欠了足够的说服力。

58、  这一段话在通行本《老子》中属于第二十五章,两者在文字上大同小异,说明它是《老子》原本中就有的话。

59、生态保护最重要一个方面就是要维护生态物种的多样性,为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生态智慧命题下的道教的财富观,那就是“以物种多少论财富”。道教以自然界的生命兴旺与物种多少为人类财富多寡的评判标准。《太平经》中的《分别贫富法》明确指出,“富”是指万物备足,生命各尽其年和物种延续不绝。它说:上皇时代,有一万二千多种物种生出,名为富足;中皇时代,物种略减,已不足一万二千种,故为小贫;下皇时代,物种更少了,称为大贫;此后,物种不足万,为极下贫。由于天地是人的父母,父母贫困,则其子亦贫,结果天地人都为“虚空贫家”。治理天下的圣道,就是让小鸟飞得更高,野兽跑得更远,珠宝更加美丽,植物更加茁壮,圣人更加卓识。而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顺自然而不违”,如《关尹子》中所说,天不能使莲花冬天开放、使菊花春天开放,圣人不违天之四季,不逆时之通塞,即不违时长;地不能使河南生产橘柑、使江南生养狐貉,圣人不违地之俗,不逆气之变化,即不违俗长;圣人不能使手走路、使足握物,各尽其能,即不违己长;圣人不能使鱼在空中飞、鸟在水中游驰,当任鱼游水中,鸟腾高空,即不违物长。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我们所要做的,不过是“法”自然,“顺”自然而已。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人固有一死的固什么意思(唯美精选26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