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阿珂个性网 > 说说短语 > >正文

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及翻译(唯美精选65句)

发布时间:2024-01-18 08:36:43 admin 阅读:59

导读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及翻译 1、老子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就是将学习到的前人的东西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及翻译)。 2、不与人相争...

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及翻译

1、老子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就是将学习到的前人的东西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及翻译)。

2、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老子所谓“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

3、(翻译)那些轻易发出的诺言,必定很少有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起来往往会遭受很多的困难。

4、译文:上天将要把重大的任务降到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让他的内心痛苦,劳累他的筋骨,饿乏他的身体,使他穷困潦倒,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能称心如愿。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强他的能力,方能完成大任。

5、译文:人们的共同缺点就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

6、自然中一切事物的生长都是无目的无意识的,但结果又合乎某种目的;大自然并不有意识去追求什么,但却无形中达到了一切。水流花开,鹰飞鱼跃,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然而又妙不可言;它们不想实现什么,但又样样都实现了。

7、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其长。

8、孟子说过:“仁者无敌于天下。”这样,真正的仁者不但是勇敢,而且是勇敢到天下无敌。“慈故能勇”是从本质上说的,故与表面的现象相反。我们平常说的“大仁有大勇”,就是这个道理。

9、狂风骤雨往往都不会长久,做事、学习、修行都是这个道理,不能因为一时兴起而做事,结果兴趣来得快,去的也快,注定做不好事情,只有持续地努力,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10、(翻译讲解):当人民连死都不怕时,还会怕你以死相威胁吗?

11、(感悟)“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对大成的理解有两种:一是获得了极大成就或成功;一是最圆满的东西。

1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13、老子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就是将学习到的前人的东西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14、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15、解悟:顺其自然的,才是最好的,越是刻意追求的,往往就越坏事。你踮起脚来,想让自己高一点,却发现很快就站不稳了;你想走得快一点,迈大步走,却没想到没走多远,就已经走不动了。

16、(译解)天下万物生于(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有),而具体事物(有)由看不见的“道”产生。

17、我们上学时学的课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大抵如此。

18、(感悟)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19、(感悟)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20、(感悟)“轻诺必寡信”的道理就是,不论你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了就要认真去做,千万不能失信于人。

21、(翻译)最完美的事物,看起来好像有所欠缺的样子,但是却能够永不败坏。最充盈的东西,看起来却好像虚无的样子,然而用之无穷。

22、老子的这句话在这里可以从两面来解读:一是一个人轻易承诺,那么也许他是一种缺少诚心的承诺,这种承诺的本身也就是缺少信用的。二是一个人轻易承诺,别人看到他不能实现承诺,那么也会对他失去信任了。

23、(出处)《孟子·尽心下》译文:如果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24、  老子认为,再圆满的东西看起来也会有所欠缺。同样,获得了极大成就的人也要表现得有所欠缺。保持自身的不完满,这是一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这样才能保证自己还会有所进步。

25、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26、我们平时也说“瓜熟蒂落”,又说“强拧的瓜不甜”,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也知道,“十月怀胎”。当胎儿不到时间,硬要提前把他生出来,就是“敢为天下先”。不到时间,不敢把他生出来,就是“不敢为天下先”。

27、译文:人必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家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28、(感悟)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29、(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30、老子提出的“所”,指的是人的归宿,不单单是字面上住所的意思,还包括了心灵和精神的归属,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的根基和所要坚守的信念。

31、《道德经》精选十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2、(感悟)做事贵在坚持。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33、(翻译讲解):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从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从不自显尊贵。

3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35、  司马光等人编撰的《资治通鉴》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以供后人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其目的就在于让统治者从中领悟为政之法,为君之道。

36、译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37、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本身也就是自然,因而,无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既是一种生活态度又是一种人生境界。

38、  老子认为,一个人若是太过在乎某一事物而紧紧抓住不放,那么就必定会受到损害。

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40、此外,还强调入不应妄为、不应乱为,不违背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要充分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然后根据自然规律去工作,而不要勉强去干那些违背于规律的事。不能随心所欲地为所欲为,也不能脱离实际,勉强胡乱地去做,而要顺其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办事。

41、(感悟)“知止”就是知道停止。《道德经》多次提及,“不知足”和“欲得”是带来灾祸的根源,而“知止”则可以避免灾祸。

42、(感悟)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43、《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44、(翻译讲解):深知本性雄强,却守持雌柔,(将成为)天下所归的沟溪。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将成为)天下的范式。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将成为)天下归附的川谷。

45、译文:必须让百姓的思想行为有所规范,保持纯洁朴实心态,减少私心杂欲。这就是崇高而快乐无忧的学问。

46、(感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表明了老子对小聪明是持有批判的态度的,认为只有拥有大智慧的人才是明智之人。

4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

48、  我们平时也说“瓜熟蒂落”,又说“强拧的瓜不甜”,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也知道,“十月怀胎”。当胎儿不到时间,硬要提前把他生出来,就是“敢为天下先”。不到时间,不敢把他生出来,就是“不敢为天下先”。

49、“退”并不是指隐退逃避,消极避世,而是告诉人们在成功的时候要懂得收敛、反思,不能一味前进,而是要适当后退。

50、天”的大道,是利用万事万物,但是不要伤害它们的根基,跟如今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道理。圣人的行为准则是,要把事情做好,但是不要跟人争名夺利,这样才能真正的长久。

51、(翻译讲解):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52、(感悟)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不是叫人们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干。或者把两手插在裤袋里四处闲荡,“无为”不是主张“不为”。恰恰相反,它反对的只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要求不以个人主观的欲望来破坏自然的发展,所以人们常把“自然”和“无为”连用,合称“自然无为”。

5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54、(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55、(翻译讲解):当人民连死都不怕时,还会怕你以死相威胁吗?

56、(翻译)上天是不分亲疏的,但总是伴随着有德的善良之人。

5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58、  老子提出的“所”,指的是人的归宿,不单单是字面上住所的意思,还包括了心灵和精神的归属,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的根基和所要坚守的信念。

59、(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60、老子是要告诉人们,凡事要把握一个度,只有保持“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的状态,才能够保证事物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61、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62、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

63、(翻译讲解):塞信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身不会窘困。

64、老子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老子认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发展壮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渐走向衰老死亡,就是说它渐渐不再近于道了,不近于道就会早衰亡。因此领导者不应当过分追求壮大,使事物趋于满盈而过早走向死亡。反而应当注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处于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高考前激励孩子的话(唯美精选81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