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阿珂个性网 > 说说短语 > >正文

关于孝道的三个经典故事(唯美精选46句)

发布时间:2024-01-26 19:27:58 admin 阅读:59

导读关于孝道的三个经典故事 1、目连家里有钱,但母亲很吝啬,特别喜欢小动物,常常趁儿子出去的时候,红烧或者清蒸小动物,从不修善,后来死了之后,入了地狱。目连为人孝顺,出...

关于孝道的三个经典故事

1、目连家里有钱,但母亲很吝啬,特别喜欢小动物,常常趁儿子出去的时候,红烧或者清蒸小动物,从不修善,后来死了之后,入了地狱。目连为人孝顺,出家修行,得了神通,看到他母亲在饿鬼之中,就拿着钵盛满饭给母亲吃,谁知道,食物到了他母亲手中,就化为灰烬。目连很是心痛,找到佛祖,佛祖说,你母亲罪孽深重,我一个人救不了,得需要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于是目连于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借十方僧众之力让母亲吃饱。后来七月十五就成了盂兰盆会的日子。

2、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  

3、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马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4、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5、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6、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7、“君子立身,孝字为本。”如果你想在社会立身,就必须懂得“孝”。“孝”的上半部分是“老”字,下半部分是“子”字。就是说一个老人把自己的拐杖扔了,而自己的孩子能马上跑过来扶住老人,这就是最基本的“孝”。

8、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9、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10、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11、  孟母用一番简单的道理让孩子明白,想要成为栋梁之才必定是日日勤奋的结果,容不得懈怠。而有了母亲的教训,孟子能恭敬聆听,顺从接受,知错就改,这才是一个可塑之才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

12、   在半路上,他遇见了一个僧人,僧人问他要去干什么,他说要去寻访无忌大师,因为听说他很有学问、很有修为,所以要去向他学习。这个僧人听了,就告诉他说,你要寻访无忌大师,不如去找佛。杨黻就问:“那佛在哪里呢?”这个僧人告诉他说:“你往回走吧,一直走,直到你看到一个披着被子、倒趿拉鞋的人,那个人就是佛。

13、“你怎么回事,驾车都不会,养你有什么用!”不知情的父亲一看,火冒三丈,举起鞭子就打。一鞭下去,棉衣破了,里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一看,眼睛湿了,鞭子再也举不起来。

14、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 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

15、在九岁的时候,黄香母亲去世,当时的黄香非常悲伤,一个年仅九岁的孩子,因为失去了母亲,差点儿死去,当时村子里的人称赞黄香是一个孝子。

16、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17、   ‍中国人有句话说,“佛在家中莫远求”,“在家孝父母,强胜远烧香”。如果我们万里烧香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如在家认认真真地孝敬父母,这才能给自己培养实实在在的福报。

18、周朝郯子的父母年老时想吃鹿乳,郯子就身披鹿皮,想混到鹿群中去取得鹿乳。不料猎人把他当做了真鹿,要用弓箭射杀他。他连忙解释,猎人才知是人,对他大加赞扬。

19、后来,释迦牟尼佛为报父母深恩,曾在父亲生命垂危时,连自己身上的肉也割下来供养父亲。后来又升忉利天为母说法,在皇宫为父阐扬净土,令其闻法生信,超升三界。佛陀的父亲净饭王过世,佛亲自回来举丧,亲自为父王抬扶棺木入殓,然后和儿子罗侯罗、堂弟阿难、难陀四人,将父亲的棺木抬上他自己经常讲经说法的“灵山”安葬。从佛陀的身世来看,佛一出生母亲就过世了,由姨妈一手带大,后来姨妈想出家,佛不答应,因为顾虑到女性出家,宗教团体内容易发生问题,恐怕影响佛法在世间的传布,但是由于阿难一再向佛请求,佛才答应姨妈出家,从此,佛教才有了尼众。佛在得了道后,也曾为了报答母亲怀胎十月之恩,上升忉利天为母说法三个月。那时佛母摩耶夫人已因生佛功德,成为忉利天主,但是佛还是专门为她宣讲了佛门孝经《地藏经》。以使母亲得到超生天界,表达自己的孝道。佛陀为了感激姨母大爱道夫人的抚养恩惠,广开方便慈悲法门,允许五百位释迦种族的女众出家,佛教终于有了比丘尼的教团。佛陀为了成就目犍连尊者救母于地狱的孝心,宣说《盂兰盆经》,为后世弟子辟出一条孝亲的法门捷径。

20、王祥字休征,琅邪人。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

21、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22、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3、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

24、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25、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26、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年幼的方观承兄弟无依无靠,只得到寺庙中暂栖其身。  

27、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28、春秋楚国的老莱子为了让父母开心,70多岁时仍然穿着五色彩衣,拿着拨浪鼓戏耍,就像小孩一样。一次他跌了一跤,怕父母伤心,就躺在地上装哭,逗得父母很高兴。

29、有些人不理解,家乡安逸舒适,为什么要去大城市忙忙碌碌。

30、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31、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32、父母从小养育我们长大,对我们呵护备至,从不觉得我们烦,也不嫌我们啰嗦。记得有这么个故事说有位老父亲得了老年痴呆症,一天儿子带着老父亲散步,看到一只小鸟,老父亲就问儿子这是什么?儿子回答说这是鸟!过了一会老父亲忘记了又问这是什么,儿子有些不耐烦了,很干脆的回答说是鸟。第三次老父亲又问了,这次儿子很不耐烦,大声冲老父亲吼到:跟你说多少遍了,这是鸟,这是鸟!老父亲被儿子的怒吼声吓住了,低下了头,很伤心!

33、孔子有个弟子叫闵损,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34、   母亲说:“织布要一线一线地相互连接,一断就做不了布,你读书如同我织布,也需要每日勤学苦练才会有造就,你如今就厌烦,什么时候才能够成为栋梁之材呢?”

35、中华孝德文化代代传承,其中不乏有孝感天地的感人故事流传至今,限于篇幅,小编摘选了三个经典故事与大家分享!

36、“孝顺”是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美德,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就是要求子女经常在父母面前尽些孝心。

37、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孝而亲不在”。希望每个人在能尽孝的时候,好好的尽孝,能给予父母爱的时候,尽情的给予,能陪伴父母的时候,尽量的默默陪伴!

38、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开心早日康复。

39、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40、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41、舜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远古时期的帝王,也是身为五帝之在历史上我们称他为虞舜。

42、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

43、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44、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45、在佛教中,诸佛菩萨是奉行孝道的典范。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地藏王菩萨、以及目连尊者都可称为奉行佛教孝道的典范。释迦牟尼是佛教中最早行孝道的人。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给老师的祝福语简短4(唯美精选67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