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阿珂个性网 > 说说短语 > >正文
中国古代关于农业方面的谚语(唯美精选40句)
发布时间:2024-04-11 08:58:49 admin 阅读:59
中国古代关于农业方面的谚语
1、东霍霍(闪电),西霍霍,明朝仍旧干卜卜。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
2、芒种不种,过后落空。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
3、初雷响声偏西南,秋季雨多雨连天。立秋前后降雨点,白露期间地不干。
4、 宋元乃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气象知识和研究随之日益勃兴,蔚为大观。较之以往,宋元气象学的科学化趋势更加鲜明,不仅解释了梅雨、龙卷风、季风、雷阵雨等特殊性、区域性气候现象,首创了雨量、雪量等观测技术,而且对大气光象、雷电霜雾等气候现象的认知更为科学、合理,对天气的预报方法也更加多样、准确。如朱熹《朱子语类》论述雷电:“阴气凝聚,阳在内者不得出,则奋击而为雷霆,阳气伏于阴气之内不得出,故爆开而为雷也。”沈括《梦溪笔谈》解释彩虹:“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陈长方《步里客谈》记述梅雨天气:“江淮春夏之交多雨,其俗谓之梅雨也,盖夏至前后各半月。”叶梦得《避暑录话》论述江南“过云雨”(雷阵雨)、“龙桂”(龙卷风)。苏洵《辨奸论》预报风雨:“月晕而风,楚润而雨。”尤其是沈括《梦溪笔谈·异事篇》对气象、物候之创见,朱思本《广舆图·占验篇》对天、云、风、日、虹、雾、电等航海气象之“占验”,堪称典范。宋元时期为我国古代气象科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气象之学远绍汉唐根脉,近启明清端绪。
5、下秧太冷怕烂秧,小秧出水怕青霜。寒损根,霜打头。
6、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春旱盖仓房,秋旱断种粮。
7、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秋分不割,霜打风磨。
8、明代的土地卖产契文中大体包括卖产人姓名、田土来源和性质、座落、卖产原因、买主姓名、价格、中介人等21项内容。此类契文如果加盖官印,即为“红契”,否则就是“白契”,两种契约都被认可。这种做法
9、土肥长谷,猪肥长肉。万物土里生,全靠两手勤。
10、虹高日头低,明朝着蓑衣;虹低日头高,明日晒得背皮焦。东虹日头西虹雨。
11、(解析)传统经济是男耕女织,受冲击与材料中“因忙于蚕桑丝织业而无暇顾及农田耕作”相符,故选C项;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与材料中“雇佣临近的农民来耕种”的农家临时帮工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只提到“蚕桑丝织业”一种,但未涉及是否主要副业,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无暇顾及农田耕作”,是生产过程,并未涉及粮食产品商品化,排除D项。
12、(解析)从上述表格中的数据看,均田制下的农民粟、绢帛和钱都有一定程度的剩余,说明农民的生活状况是比较好的,所以可以推知政府和农民的关系总体上较好,故选C项;从三个剩余率的数据看,其平均剩余率应该是在20%以上,排除A项;题干只是在说农民的收支情况,并没有提到土地兼并现象,排除B项;由于农民的生活状况较好,所以说明当时的土地兼并现象并不严重,所以均田制有必要继续存在,排除D项。
13、晴蜓赶会拦路蚊,风雨不久就来临。盐缸返潮老砖湿,一至二天就有雨。
14、在指导播种期方面,有许多反映物候学的谚语,如“梨花白,种大豆”;“樟树落叶桃花红,白豆种子好出瓮”;以及“青蛙叫,落谷子”等等。更多的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指出各种作物的适宜播种时期: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白露白,正好种荞麦”等。农民有了这些农谚就能掌握适时播种。
15、大雪兆丰年。一场冬雪一场财,一场春雪一场灾。
16、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棉花云,雨快淋,缸爿云,晒死人。
17、《市南物理》系列专题:科普读物(中国古今物理成就和应用)(2)
18、若要庄稼好,施肥要足还要巧。苗黄灌粪水,苗黑撒草灰。
19、 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
20、 早在夏代,已有观象授时之说,设有“天地四时之官”;《夏小正》以夏代十二月为纲,记述了每月星象、气象、物象及所应从事的农事和政事。至殷商,时人开始自觉观察、认识并记载各种气象,甲骨卜辞中风、云、雨、雪、雹、雾、霰、霜、雷、电、虹等气候现象,是世界最早的气象记录之一。周秦之际,在天人关系的艰难探寻中,人们已更加成熟地解释气象、预报气象和记录气象,《周易》《尚书》《诗经》《左传》《国语》《孙子兵法》《庄子》《孟子》《管子》《吕氏春秋》《尔雅》《黄帝内经》等存世文献,都记载有大量物候知识和气象信息。如《尔雅》解释雾霾、风雨、雪霜天气:“地气之发,天不应曰雾”;“风而雨土为霾”;“甘雨时降,万物以嘉,谓之醴泉”;“雨霓为霄雪”等。《黄帝内经》解释云雨天气:“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诗经》预报雨雪天气:“如彼雨雪,先集维霰”;“天将阴雨,鹳鸣于至”。《吕氏春秋》解释“八风”为:“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凡此,皆为早期华夏先民洞察自然、辨识天象、预测气象的智慧结晶和文化创举。
21、风刮一大片,雹打一条线。春旱谷满仓,夏旱断种粮。
22、——宋代:辛弃疾《西江月》译文: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23、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秋分不割,霜打风磨。
24、《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亮。故谓之清明。”《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斗,此为北斗。乙,天干之中国古天文认为乙在东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指向东方时,清明的风就吹来了。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清明节的时间。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25、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
26、(解析)“民不肯尽力于公田”“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说明人民在耕公田时偷懒,耕私田都很勤奋,意味着井田制下人民的耕作积极性不高,故选B项;土地兼并现象出现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并非井田制,排除A项;“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人民有耕私田的自由,人身自由并没有被限制,排除C项;井田制巩固了奴隶制度,不利于社会的转型,排除D项。
27、西汉时期,关于土地买卖的记载十分常见,达官贵人、豪强地主的土地大多由买卖而来,大商人和民间致富者所增加的土地更是由买卖而来的。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28、学完谚语,接下来咱们来读读有关清明的诗词。
29、《市南物理》系列专题:科普读物(中国古今物理成就和应用)(1)
30、六十天荞麦四十天雨,荞麦沟里不积水。荞麦不怕连阴雨,小麦不怕火烧天。
31、作物不好胡搭配,乱点鸳鸯要吃亏。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32、这些谚语都是说农业收获的,我们说农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农业的丰收,因此在收这个方面我们一定要做到及时,一定要认识到农业收获对农民的重要性,并且在收获过程中要注意收割的技巧,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的质量,以此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保证生活的质量。
33、 农为四民之本,食居八政之先,丰歉无常,当有储蓄。
34、《市南物理》系列专题:中国古诗词、成语、俗语、谚语中蕴含的物理知识(3)
35、六月不热,稻子不结。农业谚语:北风无露定有霜。
36、《市南物理》系列专题:科普读物(中国古今物理成就和应用)(3)
37、常垫牛栏掏鸡窝,腿勤手快积肥多粪坑加个盖,肥效全都在。
38、由于农谚的来源可以不断地追溯,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农谚的起源是与农业起源一致的。而农业的起源远早于文字记载,所以农谚的起源也一定在有文字以前了。
39、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