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阿珂个性网 > 说说短语 > >正文

茨威格是哪国作家(唯美精选56句)

发布时间:2023-07-31 12:12:14 admin 阅读:59

导读茨威格是哪国作家 1、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

茨威格是哪国作家

1、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2、茨威格的小说有种少见的令人窒息的文学密度和强度,随便读一篇都使我强烈地感到作家内心极其的丰富、敏感、脆弱、善良,而这些是一个作家最重要的。作家是靠内心生活的人,内心寡淡的人当作家属于先天不足。

3、“一位美国出版商带着一封介绍信——好像非这样不可似的——到我在萨尔茨堡的家里来,提出要出版我的全部著作并获得连续的出版权。”而逝去的欧洲这一说,便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4、正如人们觉得电影里的1900明明可以选择下船一样,若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处在1942年这个时间节点上的茨威格,似乎也没到穷途末路的境地。

5、如果这暗淡的光消失了,那时代便也无保留的消散了。

6、“奥地利的大学还有着一种具有浪漫色彩的特殊荣耀,当上一名大学生,就会享有某些特权,从而使年纪轻轻的大学生们觉得自己要比他们所有的同龄人都优越得多。”(茨威格是哪国作家)。

7、1904年,大学毕业,以《泰纳的哲学》取得博士学位;出版第一部小说集《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收录《雪中》、《出游》、《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和《生命的奇迹》四篇小说;

8、1906年,第二部诗集《早年的花环》问世;

9、然而,1933年希特勒掌权后,茨威格一夜之间成了纳粹黑名单上的作者,只因为他是犹太人。一战期间,他尚有发声的机会,但这一次,他被剥夺了在德语世界发表作品的一切权利。

10、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他们有四亿五千万,几乎是俄国人、德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英国人的总数的一倍以上。中国人是世界上最爱好和平的民族。他们不想占有别人的东西,他们也不好战。中国人是庄稼汉。他们的皇帝自己也种田。因此,中国人是世界上最爱好和平的民族。

11、这是这类小说基因里的风险,搞不好只是一个无关痛痒的东西,浅薄得很。

12、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其作品在世界范围都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国内多家出版社在近年内出版过几乎所有他的传记著作和小说文集。

13、1912年,独幕剧《变换不定的喜剧演员》问世,同年上演;

14、“谁年轻时在那里生活过一年,他就会一辈子都带着一种莫大的幸福回忆。”

15、《来信》尤其如此,她不但让作家陌生,也让我们陌生。我们不禁会问,怎么会有这样的人?这不神经病嘛。当你这样发问时,这小说已经处于坠落悬崖——被你抛弃——的风险中;当你最后确实认为,这是一个犯神经的女人时,这小说彻底失败!

16、在韦斯•安德森自编自导的著名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男主古斯塔夫从造型到精神气质都神似茨威格。

17、1900是一个虚构的角色。但他不愿弃船而去的决绝,总让我联想到一个真实存在过的人,那就是犹太裔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

18、   “在我自觉自愿、完全清醒地与人生告别之前,还有最后一项义务亟需我去履行,那就是衷心感谢这个奇妙的国度巴西。它如此友善、好客地给我和我的工作提供了憩息的场所。我对这个国家的热爱与日俱增。与我操同一种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罗巴亦已自我毁灭,从此以后,我更愿在此地开始重建我的生活。但是一个年逾六旬的人再度从头开始是需要特殊的力量的,而我的力量却因长年无家可归、浪迹天涯而消耗殆尽。所以我认为还不如及时不失尊严地结束我的生命为好。对我来说,脑力劳动是最纯粹的快乐,个人自由是这个世界最崇高的财富。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经过这漫漫长夜还能看到旭日东升!而我这个性急的人要先他们而去了!”

19、在1910年和1912年,他分别去印度和美国旅行。要知道,那可是一个世纪以前!当时的人普遍比较节俭,活动圈子不超过本国,能去海外旅行的人,无论身处哪个阶层,都算另类。从印度回来,他发现自己“再也不能将欧洲看成这个世界的永久轴心”;而美国,是他受沃尔特•惠特曼感召而去的“跃动着新韵律的土地”,代表一种“即将降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情怀”。

20、2014年这部由导演韦斯‧安德森执导的电影曾让很多人沉醉,缤纷绚烂的色彩,诙谐华丽的音乐,天真动人的表演,无不让人难以忘怀,适逢他的新作《犬之岛》即将登陆院线,今天译文君决定和读者们回味一下他的旧作,因受到奥德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影响下创作的《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由英国与德国合资,描述二次大战发生前欧洲某虚构小国中一座豪华饭店发生的浪漫冒险故事。一个名为零的饭店门童如何陪著他的上司古斯塔夫先生面对光怪陆离的劫难的故事。

21、三毛带着沉甸甸的行李到新疆去了。然而,阴错阳差,他们并没有一种理想的交流。

22、他一生中结识了无数的文化名流。赫尔茨尔是必须特别提出的一位。 

23、茨威格一生写下大量传记文学,一部分是文学家传记,如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卡萨诺瓦、司汤达、列夫·托尔斯泰等,都在他笔下复活;

24、一战结束,协约国明文规定:这个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必须继续存在,对一个自己不愿意存在的国家竟下达这样的命令:“你必须存在着!”

25、“我所讲述的,并不单单是我的命运,而是整整一代人的命运。我们这一代是独一无二的,历史上几乎没有哪一代人像我们这样命运多舛。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哪怕是最渺小、最微不足道的人,内心的最深处也被我们欧洲大地上无歇止的、火山喷发般的天摇地动所搅扰。在这成千上万的人群当中,没有谁比我更首当其冲了:我,作为一个奥地利人、犹太人、作家、人道主义者与和平主义者,每一个身份都处于天崩地裂时的风口浪尖上。”

26、“人本心理学死亡”是指一个人在生物学死亡、社会学死亡的意义上还活着,但并不能够有任何潜能的发挥或者创新。——因为人本心理学的核心精神强调潜能发挥。

27、美好的时代要落寞了,战争提携恐惧卷卷来袭。

28、无怪乎茨威格会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长大成人的时代,是一个太平的黄金时代。 

29、对于影响历史进程的著名人物和事件,茨威格也挖掘出足够的细节,巧妙地展现人类命运的因缘际会:拿破仑和整个欧洲对抗,却因为格鲁西将军犹豫一分钟,最终兵败滑铁卢;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艰苦的酷寒天气里率队前往南极点,发现别人已经捷足先登;列宁越过重重险阻抵达芬兰车站时,整个世界都将面临翻天覆地的变化。

30、1920年,与离异并带有两个孩子的温德尼茨结婚;

31、也许正是因为当别人都在发烧、狂躁时,茨威格选择了回归自己的内心,重新审视世界、人性,所以在一战结束后的十年里,他可以很快地、平静地回到自己的书桌,迎来了文学创作上的一个高峰期。他最畅销的作品,大多写于这一时期。

32、当他偶然在德国的一家书店里,看见一个中学生走进书店,用自己仅有的一点零花钱购买他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时,那种情景曾让茨威格深受感动:当卧铺车厢的列车员在登记姓名之后以尊敬的神态把护照交还给茨威格时,曾使茨威格感到了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当意大利的一个海关人员因为读过茨威格的一本书而认出他来,然后优惠得不再对他的行李一一检查时,也使茨威格感到了一种无法形容的快感。

33、于是17岁他发表第一首诗歌,随即被德语界的出版者们发掘出来。作品刊登于当时代最有名的刊物《新自由报》上,而与编者特奥多尔·赫尔茨尔的第一次见面将这位少年推上了写作的永远征途。《银弦集》作者的第一本诗集初版也在二十岁的时候初版。虽然斯蒂芬鲜少提及自己的成就,但毫无疑问他是那个时代绝不次于霍夫曼斯塔尔的才华溢出酒杯的少年。

34、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于次年移居英国。1938年入英国籍。不久离英赴美。1940年到巴西,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遂于1942年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伊丽莎白·奥特曼(33岁)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

35、真让人绝望,对吗?只要再坚持一会儿,胜利就回来临,他的欧洲,他的欧洲,将会重新出现在太阳之下!但他已绝望了。如果这暗淡的光消失了,那时代便也无保留的消散了!

36、匪夷所思的是,那么多创造文学的人那么急地去死了,似乎并不宽广。

37、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

38、△片中暗暗穿插二戰即將来临的氣氛,政治氛圍急剧转变

39、格鲁西思考了一秒钟,而这一秒钟造就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在瓦尔海姆(Walhaim)农舍里的这一秒钟,决定了整个十九世纪的走向,这个决定就取决于这样一个完全循规蹈矩、完全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人物的唇齿之间,取决于他那双因为神经紧张将皇帝那份要命的圣谕揉得皱巴巴的手!—这也算是不朽之举了!假如格鲁西现在拿出足够多的勇气,能够相信自身的判断以及其他明显迹象而不再听命于皇帝的圣旨,法国可能就会得救了。但是这个顺从的人总是服从规定好的指令,从来不去听从命运的召唤。

40、全欧洲的知识分子四处游走,可以偶遇翻译《马拉佐夫兄弟》的少年,为了建筑家、版画家、雕塑家便前往比利时。茨威格挚爱的爱弥儿·维尔哈伦写的《相互尊重友好》勾勒出了梦寐以求的欧洲图景。

41、1940年,加入英国国籍;与妻子一起自杀。

42、 1927年,第三本小说集《情感的迷惘》,收录《情感的迷惘》《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颗心的沦亡》等六个短篇,写老年期的情欲,主人公都是历经沧桑的过来人,这些人在情欲的驱逼或意外打击时心灵的震颤和意识的流动;

43、“时至今日,我,作为一个出生于比较自由的时代,不接受教训的人,作为一个梦想的世界共和国里的公民,还一直觉得我的护照上的每一个图章犹如犯人额头上的一个个烙印;每次盘问、每次检查犹如一种侮辱。那是一些小事情,始终只是一些小事情,我知道那是在一个人的生命价值比货币的价值跌落得更快的时代里的小事情。” 

44、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戴这顶帽子,还是那顶帽子,都没什么不合适。

45、——韦斯·安德森在一次访谈中谈及茨威格的《心灵的焦灼》

46、真实是有重量的,金属老了也会疲劳的,英勇地死,是因为过度疲劳。

47、对于影响历史进程的著名人物和事件,茨威格也挖掘出足够的细节,巧妙地展现人类命运的因缘际会:拿破仑和整个欧洲对抗,却因为格鲁西将军犹豫一分钟,最终兵败滑铁卢;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艰苦的酷寒天气里率队前往南极点,发现别人已经捷足先登;列宁越过重重险阻抵达芬兰车站时,整个世界都将面临翻天覆地的变化。

48、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发表《致外国友人的信》;

49、在与自己的时代狭路相逢时,茨威格到底算不算泰然若素呢?可能乐观主义者觉得他选择自杀,不够泰然若素;在评论界,说他是“怯懦的知识分子”的,也确实大有人在。而悲观主义者则会觉得,在选择自己的归宿上,茨威格是泰然若素的,怯懦是因为自知恐惧,主动留在自己的精神之船上,确保自己不因为迎合而陷入疯狂,这是不残酷者的共性。

50、可书中的最后一句话是这样的,毕竟是茨威格啊:

51、1928年,完成了由三本书组成的著名的作家传记《世界建筑师》:《三位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与魔的搏斗》(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三位作家的生平》(卡萨诺瓦、斯汤达、托尔斯泰);出版了由12篇人物故事组成的集子《命运攸关的时刻》;

52、茨威格的小说有个鲜明的特点,即他的小说带有—种戏剧的味道。无论是《二十四小时》中年轻赌徒的手、《月光胡同》里那寒光闪闪的匕首,还是《陌生女人》那隐隐绰绰的反复出现的白玫瑰,无不具有戏剧的夸张和悬念性质.而作品中大段甚至整篇的人物独白,正是戏剧的表现形式。

53、我关于不同死亡的理论,早在1995年就已经萌芽,当时是受了三毛之死的启发。为此,我还写了一首诗:

54、文学不是一个专业,文学就是人生,我们在文学里相聚的意义,是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从容,更宽广。

55、几乎看过所有译成中文的茨威格的作品,但怪得很,提到他,我脑海里最先浮出的是一张黑白照片: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小朋友的祝福语简短(唯美精选113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