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阿珂个性网 > 说说短语 > >正文
究竟涅槃(唯美精选44句)
发布时间:2024-03-31 11:12:28 admin 阅读:59
究竟涅槃
1、实际上,我们想要拒绝“虚无”,我们想要保持不朽的东西,以为占有那些事物就可以使自己存在了。奥古斯丁在他《忏悔录》里写了他对信仰上帝的真实意义,就是上帝造人把这个推入到虚无中去,人拒绝虚无、害怕虚无、想要抓住存在不放,人世间罪恶的根源来于这一点。
2、这部经文宣扬空性和般若,也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是世界上最被人广知最流行的佛教经典(美国汉梵佛经译者PINE2004)。(究竟涅槃)。
3、我们飞向南方,南方同是一座坟墓。我们飞向北方,北方同是一座地狱。我们生在这样个世界当中,
4、我们在这个宇宙中无限涅槃,无限体验,无限学习,就是为了最终解开“爱”的真相,这就是这个宇宙存在的意义。而当我们完全解开“爱”的密码之后,我们就完成了在这个宇宙的体验任务,这个时候,就可以离开了,涅槃,这次涅槃,就是“究竟涅槃”。
5、开悟以后只能说叫“见道”,就是见解已经入了真正的见解了,但是要实际断惑,断惑证真,那就要“修”。“修”在佛法来讲,由地前菩萨到地上菩萨,一直到十地以后,才能圆成果位。一地一地分分断,分分修,分分证。在这中间进一步理解、消除烦恼。
6、究竟涅槃,意为成就佛果,也就是学佛的终极目标,即渡到解脱彼岸。那么阿罗汉究竟有没有渡到彼岸呢?许多对小乘阿含部经典的解读,认为阿罗汉得到了究竟涅槃,渡到了彼岸。假如我们想去某地旅行,要怎样才算到达目的地了呢?一定要自己的身体到达了经典,而且有意识心来觉知自己到达了,而阿罗汉入涅槃之前,已经灭尽蕴处界,那么还有谁到达彼岸?答案显然是没有。(究竟涅槃)。
7、这就是人生在世的运作模式。因为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社会、所有一切模塑我们的人都在灌输一个概念就是---你要变得更好。所以我们怎么可能没有理想,没有梦想?
8、看透这人生的本质,远离颠倒梦想,面对人生境遇中所有的一切生老病死、功名利禄,你就不会觉得那么在意了。
9、灭者,灭生死因果之义也。灭度者,灭生死之因果,度生死之瀑流也。是灭即度。寂灭者,有无为空寂安稳之义也。灭者,生死之大患灭,不生者,生死之苦果不生也;无为者,无惑业因缘之造作也;安乐者,安稳快乐也;解脱者,离众果也。
10、整句为“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1、宇宙呀,宇宙,你为什么存在?你自从哪儿来?你坐在哪儿在?
12、“菩提萨埵”:菩萨心怀众生,用佛法将终生引入佛道修行,此处为用菩萨的心性来修行自己,使自己成为菩萨,用一颗悲悯的心来对待众生,善待众生,众生皆为佛,我亦成佛。
13、环绕着我们活动着的死尸,贯串着我们活动着的死尸。
14、fèng zhuó xiāng mù ,yī xīng xīng de huǒ diǎn bèng fēi 。huáng shàn huǒ xīng ,yī lǚ lǚ de xiāng yān shàng téng ,
15、常空法师|《永嘉大师证道歌》讲记(092)|见性才到起跑点
16、究竟,代表的是终极。究竟涅槃,这四个字一出来,各位就会投射到未来---有一个终点,有一个终极的目标可以去追求。然后我们立即有一个反应就是“现在我们不在那里”,我们现在是在一个过程中,我们很想一步步的转化、蜕变、成长......到有一天到了那个终点。
17、(嘉音)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佛教是重男轻女的吗
18、如何离一切相?首先要知道诸相非相的道理,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能了知一切有形或无形的相,都是虚妄不实的,才能不去执着一切相,不执著一切相,也就达到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状态,若能常住在这种状态之中,也就不再有烦恼和痛苦束缚着你。
19、般若的总纲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能这样做就是菩萨。不离相就会有执着,有很多分别对待,因此生起计较、爱憎、种种差别、种种烦恼,轮转生死。有执就有相,离执即离相,能够离一切相,在意识上没有计较分别,那就超越了第六意识境界、第七末那识的我执境界。由缘起契证空性,由空性洞察缘起,从而明因识果,广修一切善,这就是一种最高的认识、最高的智慧。
20、涅磐即是无漏,就是消灭了苦的因和苦的果。也就是说,离开了生老病死的苦,中文也常常翻译成灭度、圆寂,就是指智慧和福德都达到了圆满的成就,达到了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寂静、安乐状态,是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涅磐也分为有余涅磐和无余涅磐,烦恼与肉身完全灭尽之状态,称作无余依涅盘,或称无余涅盘。反之,如果还有烦恼或者肉身留存,则称为有余涅磐。
21、啊啊!我们这缥缈的浮生。好像这黑夜里的酣梦。前也是睡眠,
22、(8)彼俱相违分别,就是世界上的事物都要斗争、矛盾、冲突等等。一共有八种梦想。
23、英国佛经译者EdwardConze(2000)认为这篇经书属于般若波罗蜜教派发展四阶段的第三阶段时期著作。另一方面,同为该教派精要的短篇《般若波罗蜜心经》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对大乘佛教的发展影响深远。同时《心经》与禅宗的经典有异曲同工之处,而《金刚经》则被禅宗奉为至高无上的经典。
24、shēng zài zhè gè yīn huì de shì jiè dāng zhōng ,biàn shì bǎ jīn gāng shí de bǎo dāo yě huì shēng xiù !yǔ zhòu ā ,yǔ zhòu ,wǒ yào nǔ lì dì bǎ nǐ zǔ zhòu :
25、五百年来的眼泪倾泻如瀑。五百年来的眼泪淋漓如烛。
26、所以,这是我举个例子啊,就是我们有颠倒——于无常执为常、(总是遇到苦)于苦执为乐、于无我执为我、于不净执为净,四种颠倒。
27、夜色已深了,香木已燃了,凤又啄倦了,凰已扇倦了,他的死期已近了!
28、涅槃是佛教教义,其为音译,意译为灭、灭度、寂灭、安乐、无为、不生、解脱、圆寂。涅槃原意是火的息灭或风的吹散状态。
29、一期一会的佛学问答如约而至,上期我们一起学期了惟贤法师精彩的佛学问答,今天小编继续为大家带来了惟贤法师的佛学问答集锦,希望大家看完后可以启迪智慧。
30、zhī hǎo xué zhe hǎi yáng āi kū 。
31、“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就是第四段了。第四段的中心词,就是“究竟涅槃”。
32、有执就有相,离执即离相,能够离一切相,在意识上没有计较分别,那就超越了第六意识境界、第七末那识的我执境界。由缘起契证空性,由空性洞察缘起,从而明因识果,广修一切善,这就是一种最高的认识、最高的智慧。
33、前面说“无所得”,是要破常人修行时候的执著。破了这个执著之后,还是“有所得”的。有四种所得之果,我们得了什么呢?无挂碍、无恐怖、无颠倒、无梦想,四种。
34、也就是说,色是空性在一定因缘条件下的表征或表象或表相。色来自空;一切色都有空性。而空性则是色的本源或本质。一切色都可以回归其本性,也就是回归到空性。当色(或有情众生)回归到空性或本源,也就是成佛了。扩展资料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觉,非从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这二百六十个字,已经够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难彻了。这个经,最主要是说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说的空,那是断灭空,他们误解佛法是消极自了的。
35、涅槃是佛教修行的最终境界,其实用境界来比喻也不过时勉强形容而已。涅槃是寂灭不生不灭永断疑惑烦恼不生不再轮回。涅槃也分做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而佛陀所证涅槃是最为究竟也就是无余涅盘或者是究竟涅盘。
36、用来四时朝拜这个知恩图报舍身取义的金凤;人们为了报答老禅师的救命之恩,就在御金街重新建起了禅院。也有人传说,金凤的尸体最后化成了这个小城。
37、妙契之致,本乎冥然则物不异我,我不异物,物我玄会,归乎无极,进之弗先,退之弗后,岂容终始于其间哉!天女曰:耆年解脱,亦如何久。”
38、你是个有限大的空球?你是个无限大的整块?你若是有限大的空球,
39、 免责声明:金刚智慧尊重原作者,文章的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立即更正或删除。
40、觉知到错误的反应模式,我们就可以从惯性模式里跨出来,觉知不到,就会一辈子在惯性模式里出不来。颠倒梦想,如果把梦想拿掉,开始真真正正如实的觉察,我们就开始变成佛家所说的“实修”的人。实修的功夫就是:只有觉,没有方法。有很多人,都声称自己在修行,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修行,是用了很多方便法门,没有在觉。如果对当下错误的反应不做正确的觉察,而是用方便法门,比如打坐、数息观息、观想来减低和对方互动的烦恼,这就只是隔靴搔痒。不可能因为方便法门解决问题,只有放掉方法,随时随刻维持清明的观察,这才是真实的修行,实修。当然一些方便法门,比如藏密的磕大头,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我们的觉的能力太差、障碍太多,所以需要十年的时间用方便法门去清障,到了最后,老师就会揭底牌了,说:前面所有的方法都是假的,最后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没有方法,必须要觉知。就是这样而已。所以我翻译了30本书的主体的内涵都是告诉大家:领悟、认识、理解就是修行。领悟当下的起心动念的真相,就是在修行。
41、反应不对,我们总会感觉不对劲,即使有钱了,成家立业,有了外在的某种肯定,还是觉得不对劲......生命永远不对劲,因为我们的内在不对劲。于是我们寻求解脱之道,会进入到各种宗教系统、灵修系统、身心灵的疗愈系统。一个好的老师绝对不会设一个陷阱让你进入,而是会告诉你:根本没有方法,只有觉。觉察到现在处在贪嗔痴慢疑的波动的反应中,没有如如不动,在一个错误的反应模式里,在我们的惯性模式里——觉察到,你就能把这个惯性模式放下;觉察不到,就会被惯性模式牵着鼻子走。有的人的惯性模式是聚焦,聚焦到一个小的细节出不来,在小的细节里挑毛病,根本觉察不到大的环境;有的人的惯性模式是依赖,比如已经结婚生子还在执着于父母的肯定,内在就是依赖父母,有的人会以情绪要挟,比如自杀,事实上并不是真的想死,是用自杀来证实“你重视我”,生命都可以不要,要的是得到对方的重视,这是什么?这就是强烈的依赖性。过分依赖会让对方不胜重负,想要逃,就会让当事人越不安全,越是要情绪要挟,产生关系的问题。
42、《圆觉经》上说:“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我们学佛要解决的问题之就是要跳出轮回,既要跳出轮回,就要先找到导致我们轮回之因,并彻底断除此因,便不会再有轮回之果。
43、你到底为什么存在?我们飞向西方,西方同是一座屠场。我们飞向东方,东方同是一座囚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