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阿珂个性网 > 说说短语 > >正文
道德经原文及译文(唯美精选46句)
发布时间:2023-09-20 09:07:46 admin 阅读:59
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1、《秘密》吸引力法则视频,超清国语版(正能量人士绝收)(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2、⑥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
3、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4、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5、 下篇《德经》38~81章
6、知不知,上;不知不知,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7、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
8、天地万物本身都有起始,这个始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如果知道根源,就能认识万物,如果认识了万事万物,又把握着万物的根本,那么终身都不会有危险。塞住欲念的孔穴,闭起欲念的门径,终身都不会有烦扰之事。如果打开欲念的孔穴,就会增添纷杂的事件,终身都不可救治。能够察见到细微的,叫做“明”;能够持守柔弱的,叫做“强”。运用其光芒,返照内在的明,不会给自己带来灾难,这就叫做万世不绝的“常道”。
9、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处在天下雌柔的位置,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雌柔常以安静守定而胜过雄强,这是因为它居于柔下的缘故。所以,大国对小国谦下忍让,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信任和依赖;小国对大国谦下忍让,就可以见容于大国。所以,或者大国对小国谦让而取得大国的信任,或者小国对大国谦让而见容于大国。大国不要过分想统治小国,小国不要过分想顺从大国,两方面各得所欲求的,大国特别应该谦下忍让。
10、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办法呢?因此,有道的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没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11、看它又看不见,这叫做无形;听它又听不到,这叫做无声;摸它又摸不着,这叫做无体。这三种特性都是无法进一步追究考察的,它们混合于一体。它的上面显不出明亮,它的下面也显不出阴暗,他无形无影难以捕捉,可以说它不是一个物体。这可以把它叫做没有形状的形态、没有形体的形象。它可以说是迷离恍惚、无法说透的,面对着它却看不见它的前头,尾随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面。掌握了亘古已有的规律,就可以凭借它来驾驭、把握现在的一切事物,就能够了解远古时代的情形。以上所讲的就是关于规律的主要情况。
12、(翻译):追求知识会越来越膨胀自负,追求真道会越来越谦卑虚己。一直谦卑虚己下去,就可以达到无为的境界了。在无为的境界里,便可以无所不为了。得天下常常是靠无事,倘若极尽其能事,便不能得天下了。
1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4、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5、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17、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8、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
19、不如其已(不如适可而止); 揣而锐之(铁器磨得锐利), 不可长保(不可长期保存); 金玉满堂(金玉堆满堂屋), 莫之能守(不知谁人能守); 富贵而娇(富贵而生骄横), 自贻其咎(那是自找麻烦)。 功成身退(功成名就身退), 天之道(才是自然之道)。
20、过去曾经达到浑融一体的:天因为浑融一体而清明,地因为浑融一体而宁定,精神因为浑融一体(即"营魄抱一")而活灵,虚空因为浑融一体而到处充盈,万物因为浑融一体而生长,侯王因为与百姓浑融一体而保持了统治地位──这些(清、宁、灵等德能表观)都是因为它们达到了浑融一体而自然达成的。天如果没有浑融一体而清明,恐怕终将崩裂;地如果没有浑融一体而宁定,恐怕终将发生大动荡;精神如果没有浑融一体而活灵活现,恐怕终将萎顿枯灭;虚空如果没有浑融一体而到处充盈,恐怕终将无以为继;万物如果没有浑融一体而生长,恐怕终将灭亡,侯王如果没有与天下百姓浑融一体而高高在上,恐怕终将被颠覆。所以,在一个谐和统一体中,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们常常说自己孤弱、无助、不谦虚,这不正是因为他们充分体认到必须以贱为根本吗?所以,多求德能表观,则没有德能表观。既不要一味地像宝玉那样华丽高贵,也不要一直像石头那样顽劣。
21、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
22、(翻译):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心里谦卑,腹里饱足,血气淡化,筋骨强壮。人们常常处于不求知、无所欲的状态,那么,即使有卖弄智慧的人,也不能胡作非为了。遵从无为之道,则没有不太平之理。
23、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24、(自解)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自解:存在但看不见的,叫“夷”,存在听不到的,叫“希”,存在但摸不到的,叫“微”;这三种存在,但感受不到的事物,是人力所不及的,所以混而为一。 这一段,可以看出来,周朝时代,人们就已经知道,有人力所不能及的,看不到,听不到,摸不到的事物存在,知道其中有不同,但还不知道怎么分类。 目前的科技已经能让人看到之前看不到的,听到听不到的,摸到摸不到的。三者也不能混而为可见古人的认知还是比较有缺陷的。 但这里其实是在说“道”,道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没有实体,甚至连波都没有。这三种情况就合在一起说了。 那么如何谈论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三种情况呢?
25、俗人察察(世俗之人看上去都能清清楚楚的事情),
26、深夜,女秘书偷偷给老板发了14条段子,把老板给乐坏了!
27、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难以消解的余怨,这怎么能算是完善?因此,圣人凭契约关系来确立自己的主导地位,绝不无依据地责成于人。有德的统治监察契约的订立与履行,无德的统治注重于税赋的收敛,只索取无条件的单向供奉。完善的系统运营机理是普遍平等,无所偏爱,但又具有奖掖良善的健全功效。
28、④刑:通“形”,此指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的意思。
29、(翻译):古时善于行道的人,不是使世人越来越聪明,而是使世人越来越愚朴。世人所以难管理,就因为人的智慧诡诈多端。所以若以人的智慧治理国家,必然祸国殃民;若不以人的智慧治理国家,则是国家的福气。要知道,这两条是不变的法则。能永远记住这个法则,就叫至高无上的恩德。这至高无上的恩德啊!多么奥妙,多么深远,与一般事理多么不协调,甚至大相径庭,然而,唯此才是通向大顺的啊!
30、故混而为一(只能称它为阴阳未判之混元一气)。
31、谷神不死(掌握采集大道能量的方法就可以长寿),
32、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3、能无离乎(能永远不分离吗)? 专气致柔(结聚精气以致柔和), 能婴儿乎(能像初生的婴儿吗)? 涤除玄监(洗涤心灵之镜), 能无疵乎(能没有瑕疵吗)? 爱民治国(爱护百姓治理国家), 能无为乎(能顺应自然吗)? 天门开阖(感官自然开启), 能无雌乎(能不被引诱吗)? 明白四达(理事明白通达), 能无知乎(能没有成见吗)? 生之畜之(创造并养育万物的大道), 生而不有(创造万物而不占为己有), 为而不恃(无所不能而不自恃有功), 长而不宰(左右万物而不任意宰割), 是谓玄德(这就是恩泽天下的玄德)。
34、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竟没有谁能理解,没有谁能实行。言论有主旨,行事有根据。正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能理解我的人很少,那么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难得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穿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美玉。
3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居下,柔弱居上。
3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37、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38、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
39、(翻译):知道自己无知,最好。无知却自以为知道,有病。只有把病当成病来看,才会不病。圣人不病,就是因为他知道这是病,所以不病。
40、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41、“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
42、(翻译): 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43、尖兵利器呵,是不祥和的东西,人们通常都嫌弃它,所以,有道的人不靠向它。君子居处以左边为贵,用兵打战以右边为贵──它们背道而驰。尖兵利器这些不祥和的东西,不是君子所常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以恬淡为最佳。即使因此而取胜,也不要自鸣得意。因此而自鸣得意的人是以杀人为乐的人。以杀人为乐的人是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的。吉庆之事以左边为上,凶丧之事以右边为上;偏将军居于左边,上将军居于右边──这说明军列的秩序仪轨等同于凶丧之事的行事仪轨。所以,准备征战杀人的人群,要怀着哀痛的心情参加;既使战胜了,也要按照凶丧的礼仪来处理。
44、善言无瑕谪(善于言谈不会留下话柄), 善数不用筹策(善于算术不用筹码工具), 善闭无关楗则不可开(善于关闭无需门闩顶杠也无法打开), 善结无绳约则不可解(善于捆绑不用绳索制约也无法解脱)。 是以圣人(因此圣人), 常善救人(常常善于拯救世人), 故无弃人(所以没有人被遗弃); 常善救物(常常善于拯救万物), 故无弃物(所以没有物被遗弃)。 是谓袭明(这是传承大道之明)。 故善人者(所以善于拯救世人的人), 不善人之师(是不善于此道者的老师); 不善人者(不善于此道者的人), 善人之资(是善于此道者的资源)。 不贵其师(不尊重这样的老师), 不爱其资(不爱惜这样的资源), 虽智大迷(虽有智慧却身在迷中)。 是谓要妙(这是善人之道的要妙)。
45、再举一个有关人类社会的例子,在二十世纪中叶国际新闻有一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