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阿珂个性网 > 说说短语 > >正文
关于节俭的名人故事(唯美精选96句)
发布时间:2023-09-25 19:25:43 admin 阅读:59
关于节俭的名人故事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少文人墨客将勤俭节约融入到家风家教当中。(关于节俭的名人故事)。
2、在曹操的《内诫令》里,有这么一条:孤不好鲜饰严具。大意是我不喜欢装饰华丽显眼的用具。例如行李箱,就用竹子为原料,用粗布缝里子,以帛衣粗布做里。曹操就是拎着这么口简陋的皮箱上前线的,而且这是他的常态,此孤之平常所用也。
3、太平十一年(1031年)三月,辽圣宗病重,六月初三驾崩于大福河(今内蒙古呼虎尔河)行宫,张俭接受遗诏辅立太子耶律宗真,这便是辽兴宗。辽兴宗即位之后,依旧很依赖倚重张俭。
4、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5、曹操起初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当一个郡守,建立名誉,除残去秽,清除地方上的丑恶现象,让世人都明白他的志向,树立自己的美好形象。后来形势所迫,他不得不回家,但也不急着出来找工作,而是打算用二十年时间好好读书,锻炼身体,秋夏读书,冬春射猎。但又迫于形势,他的这个主观愿望不能实现,不得不出来南征北伐,为国家讨贼立功。
6、节俭是一种美德,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节俭的名人小故事,欢迎阅读!
7、重熙十一年(1042年)正月,辽兴宗一面在边界重兵压境,一面派遗南院宣徽使萧英和翰林学士刘六符与北宋交涉,宋方派富弼与辽方使节谈判,于九月达成协议,在澶渊之盟规定赠辽岁币基础中,再增加增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以了结这次索地之争,史称重熙增币。同年冬,辽兴宗因张俭献策有功改封张俭为陈王。
8、从前,一个叫吴成的农民,相传他临终前,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关于节俭的名人故事)。
9、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先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在毛主席生前用过的一百多件日常生活用品中,就有一件穿过20多年,已补过73次的睡衣。
10、重熙四年(1035年)春,张俭因年老致仕,辽兴宗授其洛京留守、尚父、行河南尹,进封秦国公,增食赋七千室,改赐贞亮私靖耆德功臣,守太师兼政事令如故。
11、史上廉洁奉公的人,一般都是有使命感的人,此类人热心事业,事业欲强,物欲却很淡泊,曹操就属于这类人。
12、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
13、不仅是草鞋,就连他的龙袍,也叫“绨衣”,‘绨’在当时是一种很粗糙的色彩暗淡的丝绸。就是这样的龙袍,汉文帝也一穿多年,破了,打个补丁再穿。后宫嫔妃也是朴素服饰,衣着不准长的下摆拖地。帐子、帷子全没刺绣、不带花边。
14、毛泽东主席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15、所以,《魏书》记载,曹操每次临阵时,意思安闲,好像没事人一般,接下来便变化如神。从安闲中看出他从容,从容中看出淡泊,又从淡泊中生出智慧,所以他临阵打仗不慌张,经常能克敌制胜,其实这点和诸葛亮挺像的。
16、郭子仪经常让人把书皮边上多余的纸裁下来,日积月累地攒着;至于公文什么的,看完了也都收起来,装订好,“每至岁终,则散与主守吏,俾作一年之簿”,让他们翻过来继续使用。有一天,裁纸的小刀折了,“不余寸许”,裁纸的小吏不是丢掉了事,而是削了两小块木板,“加于折刃之上,使才露锋”,继续用来裁纸。郭子仪高兴地说:“你真是我郭子仪的部下啊。”
17、厉行勤俭节约,周恩来总理也是榜样。他的饮食同样清淡,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每次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也要马上捡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
18、待在家里,他读书打猎;出来,他讨贼立功。进退之间,他没多少私心,有的只是使命感。没有私心壅塞,没有贪欲拥挤,就可以腾出更大的空间来干事业。其实,他也是给智慧腾出更大的空间,这样事业就更游刃有余了。
19、毛泽东的女儿上学时,吃窝窝头时只把里面的枣掏了,其余的都扔掉。要知道当时有不少人连饭都吃不上,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主席,毛泽东严厉地批评了她女儿。从此她再也不浪费食物了。
20、刘少奇在生活上十分简朴。他的一条床单一用就十几年,一条带格围巾也是用了十多年,上面的绒都磨光了,也舍不得丢掉。他在家里穿的都是布衣、布鞋,工作时穿的一双皮鞋整整穿了六年还舍不得扔掉。在新中国成立后因公做的两套制服,平时也很少穿,只在正式集会或在外事活动时才穿。刘少奇到工厂、农村去搞调查极为俭朴,穿的多是一身蓝布衣服,戴一顶蓝色布帽子,脚上一双青布鞋。中央办公厅发文,规定干部的住房标准和收费标准。刘少奇非常重视此事,让工作人员丈量自己家的住房面积并查看用水用电情况,嘱咐一定要如实地按办公厅规定缴费。
21、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22、旅店的经理认出是洛克菲勒后,问他:“您为什么选择这样廉价的小房间呢?您的儿子来这时,总是选择最贵的房间。”
23、郭子仪功劳很大,唐肃宗曾感叹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这样的大功,其实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带来杀身之祸。著名的戏剧《打金枝》讲的就是关于郭子仪家里的一个故事,因为郭子仪功劳大,升平公主下嫁给了他的儿子郭暧,郭暧要求升平公主向自己的爹妈行礼,但升平公主是皇帝的女儿,认为不能向郭子仪行礼,为了这事,升平公主常跟驸马争吵不休。一次家宴后,回到房里的郭暧再次指责升平公主,酒后的郭暧终于发作了,抬手给了妻子一个耳光,他说:“你仗着你爹是皇帝,就耀武扬威吗?我告诉你,我爹他是根本不想干皇帝这个差事,否则的话,还轮得到你家?”公主跑到宫里告状去了,郭子仪吓得不轻。但皇帝最终没有加罪给郭暧。
24、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25、 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
26、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和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27、霸陵山川因其故勿有所改,即按照山川原来的样子因地制宜,建一座简陋的坟地,没有大兴土木,没有改变山川原来的摸样。
28、“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是大国,如不能居安思危,难免有后顾之忧。古人写诗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惟有丰年不忘饥馑,珍惜每一粒粮食,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又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29、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30、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季文子的故事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
31、崇俭戒奢、勤俭节约之传统美德在我国历史悠久,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子就倡导勤俭节约。
32、曹操到死都很孤寒,临终前还下令让家里的女人自食其力。
33、节用裕民、俭以养德。今天,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苦奋斗历程,但戒奢以俭的道理并未过时。我们要继续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让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风尚继续引领我们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34、子罕是春秋时期宋国的贤臣。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美玉,把它献给了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拿给玉工看过了,玉工认为它是宝物,所以我才敢进献给您呀!”子罕说:“我把不贪婪当作宝物,你把美玉当作宝物。如果把玉给了我,那么我们两个人都丧失了宝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吧。”献玉的人叩头,然后对子罕说:“小人怀中藏着宝玉,到哪里都不安全,还是把它送给您吧。这样就可以免于被人谋财害命了。
35、他的格言:“节约每一分钱,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约翰洛克菲勒投宿有一次,美国大企业家约翰到纽约一家旅店投宿,要求一间最廉价的房间。
36、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 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37、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
38、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他们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39、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40、东汉时期,人们喜欢熏香,例如曹操的谋士荀彧,人称荀令香,或称令君香,说明这荀彧喜欢熏香。据《襄阳记》记载,荀彧每坐一个地方,那地方就要香三天。荀彧是曹操的手下,经济条件不会比曹操好,都这么海量地熏香,说明曹操还是用得起的。谁知道曹操不好这口,在他的《内诫令》里说:昔天下初定,吾便禁家内不得熏香。曹操的闺女也很爱美,偏偏不能赶这个时髦,后来嫁给了汉献帝,因为是皇家规格,才终于熏上香了,曹操还引以为憾,说没法禁止嫁出去的女儿熏香,恨不遂初禁,恨不能执行当初的禁香令。
41、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d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42、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43、张俭出身官宦世家,于辽圣宗统和十四年(996年),考中进士,名列第历任顺州从事、署棘寺丞、范阳令,后调任云州幕官。生性正直诚谨,不喜虚夸矫饰。深得上官、同僚的敬重。辽圣宗到云中一带游猎,按照契丹的旧例,皇上经过之处,当地的地方长官应该有所献贡。当地的节度使奏称:“臣辖区内没有什么特产,只有幕僚张俭,为一代之宝物,希望能将他献上。”在此之前,辽圣宗曾经梦见有四个人侍奉在他的身旁,赐给他们食物每人两口,待到听说了张俭之名“俭”字,辽圣宗方才恍然大悟,明白梦兆应在了张俭的身上。于是,辽圣宗马上召见张俭,张俭仪容举止质朴无华;辽圣宗很是高兴,向他问及谋身治世之事,张俭便当面口奏三十多件事,都很合辽圣宗的心意。张俭从此特别受辽圣宗青睐,历任监察御史、司门外郎清高显贵之职,号称明智干练。
44、景福元年(1031年)夏六月,辽兴宗册命张俭为太傅。加赐同德功臣。
45、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46、 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在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1/1/10和1/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择。今天,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的永存。
47、至于吃的,家里用餐也不过一肉,就是一道肉菜。甚至曹夫人卞氏请弟弟一家吃饭,连鱼和肉都没有,孤寒得很。
48、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49、周恩来过着俭朴的生活,几十年如一日。从新中国成立入住中南海,直到1976年逝世,他一直居住办公在中南海西花厅。西花厅是一座老式的平房,由于年久失修,油漆脱落,水管陈旧,屋内地面是旧砖而且潮湿,窗户的缝隙太多,不利于挡风御寒,工作人员多次提出维修,都被周恩来拒绝。有一次工作人员趁周恩来出国,换了地板和窗帘,他回国后提出严厉批评,让他们又换掉,并多次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上作出检讨。
50、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在困境、逆境中,苏轼以勤俭节约来维持生活、度过难关,不失为良策。
51、朱元璋的午餐和晚餐和其他一般帝王相比也是相当简朴。另外,他令宫人垦荒种菜。朱元璋看到宫中犄角旮旯里闲置很多的土地,决定不浪费土地资源,他命人深耕细作,开了荒,用来种菜吃,他还把御花园变成了菜园子。在出行用具方面同样节俭按照惯例,帝王的车舆器具大都用黄金装饰,而朱元璋却下命令车舆器具所需用黄金的部分一律用铜代替。除了自己低调简朴出行之外,他还规定自己的儿子们,在出远门时,不可全程骑马。要求他们“十分之七骑马,十分之三步行”。穿衣方面:他令后宫织布做衣服穿,衣服破了就缝缝补补,根本不舍得扔掉。在一次巡访时,因天气炎热,朱元璋脱去外衣,大臣们看到他里面穿的竟是多处打了补丁的破烂衣服,都惊的无言。此外朱元璋还还令人编造麻鞋穿。在他的带动下,他的皇后及妃子们,在穿衣打扮上也不去浪费,她们的衣服反复洗、穿,很少换新。马皇后平日生活也是相当简朴,她平时的衣服,也是洗了又洗,补了又补。她还带头令太监们把织布机搬到她的宫中,她亲自织布,后宫妃子纷纷效仿。
52、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
53、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
54、勤俭节约一直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我们理应继承,那么关于名人的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又有谁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55、司马光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时,居所极简陋,於是另辟一地下室,读书其间。当时大臣王拱辰亦居洛阳,宅第非常豪奢,中堂建屋三层,最上一层称朝天阁,洛阳人戏称:“王家钻天,司马入地”。司马光的妻子去世后,清贫的司马光无以为葬,拿不出给妻子办丧事的钱,只好把仅有的三顷薄田典当出去,置棺理丧,尽了丈夫的责任。司马光任官近40年,而且官高权重,竟然典地葬妻。重读历史,让人深思。
56、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
57、为了防止沿途各地官员按老习惯办事,临行前即已明令通知各地的州县长官必须‘‘四不”:即不准大办酒席;不准馈赠礼物;不准惊动百姓;不准送钱给随从人员。
58、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
59、因而他当上皇帝后,仍然过着简朴节约的生活。咱们先看看他对住房的要求:据正史记载,明朝刚刚建立时,朱元璋计划在南京营建宫室。负责工程的人把设计好的图纸送给朱元璋批申,当他看到复杂的雕刻设计时,想都没想,直接拿笔划去了。他对设计人员说,建设皇宫只要求坚固耐用,不要求装饰的多么华丽。要想添加装饰,就在宫墙上画一些激励人的历史故事画吧。朱元璋所用的“龙床”,其实并没有雕刻盘旋的金龙,而是“与中人之家卧榻无异”,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朱元璋在饮食方面也很节俭朱元璋的节俭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在饮食上也是如此。陈梧桐在《朱元璋大传》里说:朱元璋每天的早饭,“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对于朱元璋的饮食在他的故乡凤阳,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60、2020年8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1、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丁。他说他曾多次劝主旗帜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
62、当然,曹操也不是不知变通,因此也有例外的时候,允许为了去掉房间异味,适当地烧香。那时候的香估计还能起到空气清新剂的作用,能去掉室内异味,所以曹操允许房屋不洁,听烧枫胶及惠香。这完全是从实用角度来熏香,迫不得已而为之。
63、到了社会经济较为发达的唐代,勤俭节约的观念依然受到提倡。李绅从“四海无闲田”的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将“盘中餐”的粒粒粮食与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凝成了“粒粒皆辛苦”的名句,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教育。
64、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
65、在文帝死前,最后安排了一次节俭活动—他的丧事。他在遗诏中痛斥了厚葬的陋俗,要求为自己简办丧事,对待自己的归宿“霸陵”,明确要求:“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66、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67、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68、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69、有一次,官府捉住了八个盗贼,已经斩首之后,才又捉拿到真正的犯人。被斩首者的家人申诉冤屈,张俭接连三次请求审理。辽兴宗大怒说“:你难道想要朕偿命不成?”张俭说“:八家老小冤苦无告,如果能稍稍加以存问抚恤,使他们能够收尸下葬,就足以安抚活着和死去的人了。”辽兴宗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
70、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在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1/1/10和1/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择。今天,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的永存。
71、赵匡胤教女俭朴 ,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72、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为了不乱花一文钱,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73、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d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74、后来,苏轼被贬黄州,他不但自己亲自耕种,还实行计划开支,这就是后来曾国藩都为之效仿的“房梁挂钱”。
75、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俄罗斯人,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俭朴伴随着他传奇的一生。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他穿一件褪色的旧大衣。在这件大衣上还留有三个弹孔。
76、很多人可能会把曹操政治、军事和文学上的才能,与其生活上的节俭区隔开来,其实不然,曹操的节俭,和其他才能是相通的。他的廉洁,促成其政治军事成就;他的政治军事生涯,养成其廉洁的品质。
77、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78、一次开完县委会议后,邓小平回到宿舍翻看文件。正在扫地的工作人员小吴抬头忽然发现邓小平的裤子都几乎缩到小腿肚子上了。“邓书记,您都可以不用挽裤腿??河了!”小吴笑着说。“这可是我最时髦的裤子!虽短些,可还是挺好的嘛!”邓小平认真的样子逗得小吴咯咯直乐。事实上,作为县委书记的邓小平并非真的连新裤子也穿不起。只是在当时艰苦的情况下,邓小平不想自己搞特殊化。那条灰白色的裤子是他唯一一条没有补丁的裤子,只有在参加重要活动时才舍得穿。但是时间久了,裤脚磨破了,他就让妻子把破的地方卷进去缝好。时间久了,裤子自然变得越来越短。
79、有时来了客人,最多是让厨师多做一两个菜,从不铺张浪费。朱德曾经告诫厨师:“我们这些人过去都是农民,是吃粗粮、小菜长大的,身体也很健康。
80、赵匡胤教女俭朴 ,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81、像这样一生为民、俭朴勤政,并不断改进政策,为强国富民孜孜以求的皇帝,历史上实不多见。当时国库里的钱多得数不清,串钱的绳子都烂了;粮仓的粮食一年年往上升,都堆到粮仓外边了。后来赤眉军攻进长安,所有皇陵都被挖了,唯独没动汉文帝的陵墓,因为知道里面没啥好东西。
82、辽兴宗即位之后,西边的西夏和南边的北宋爆发了战争,北宋连战连败,辽兴宗决定趁机图谋北宋的关南十县之地,准备亲征宋朝。在正式决定出兵之前,辽兴宗到张俭家中征求他的意见,负责皇帝饮食的官吏先前往张俭家准备膳食,张俭推辞,让他们走了;他自己进献葵羹汤饭,辽兴宗吃得很美。然后便问他以对策,张俭极言陈说战事利害,并且说:“只需派一名使者去宋朝责问就行了,何必劳驾皇上远征?”辽兴宗听了很高兴,就作罢了。又亲临其家中赐宴,把自己用过的器物珍玩都送给了张俭。
83、重熙六年(1037年)冬,辽兴宗将张俭接到京城,向他询问治国政务,并封张俭为韩王。
84、意思是说:这件被单是用做衣服剩下的边角料做成的,如果把这些边角料丢弃实在太可惜了。大臣们跪地高呼万岁,心想大明皇帝都节俭成这样,我们当臣子的就更应该节俭了,于是上行下效没有人敢铺张浪费。
85、从这些细节看,曹操对物质享受没多大兴趣,何以如此呢?
86、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
87、庄子云: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贪欲太深的人,聪明不成问题,但智慧成问题。曹操常常以智慧自许,他去西北和马超打仗的时候,引来很多人围观,曹操指着自己的头,自负地说:乡亲们,我没什么好看的,又不是三头六臂,只不过脑袋里多一点智谋而已,唯多智。为什么多智?和他物欲比较淡泊有很大关系。
88、在清代学者金缨编著的《格言联璧》中的“持躬”章节里,也阐明了“俭”与“侈”对一个人修身养性的影响:“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节俭就会有节制,有节制则百善都会兴起;奢侈就会放肆,放肆则百恶都会跟从。
89、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
90、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91、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92、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9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2周年,每当迎来十一国庆,大家都为祖国的强大感到骄傲自豪,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同样,每当这个时候,总让人更加怀念为新中国成立和发展建立了卓越功勋的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感恩他们用艰苦奋斗换来了今天幸福的生活。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积贫积弱,百废待兴,老一辈国家领导人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带头勤俭节约、省吃俭用,为全国人民树立了榜样。今天,我们就从他们勤俭节约的一二事,来感受那为国为民的深厚情怀。
94、重熙元年(1032年)冬十一月,张俭进位为太师。增实赋五百室。
95、朱德的饮食非常简单。据他的厨师回忆,工作日里,康克清在机关食堂吃饭,在家吃饭的只有朱德自己。每顿的饭菜只不过是一碗米饭、三盘小菜、一个汤。三盘菜里,一盘半荤半素的菜,一盘素菜,还有一盘常常是他亲手腌制的泡菜。汤就是普通的鸡蛋汤或青菜汤。晚饭就更为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