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阿珂个性网 > 说说短语 > >正文

老子的道德经精髓(唯美精选60句)

发布时间:2023-07-24 12:19:49 admin 阅读:59

导读老子的道德经精髓 1、关于《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梳理。 2、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 3、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

老子的道德经精髓

1、关于《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梳理。

2、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

3、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4、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老子的道德经精髓)。

5、可以说,没有老子的道家学说,中国半个文学史将会黯然失色。(老子的道德经精髓)。

6、也就是说领导者不可乱加干扰,要按照火候来照料,绝不可以还不到时候就乱翻乱搅,把小鱼都搅糊了。

7、圣人善于做到人尽其才,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总是善于做到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

8、释义:聪明的人不随意乱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人。

9、同理,圣人要领导老百姓,必须用言辞对老百姓表示谦下,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做人,遇事谦退无争,厚德载物,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所以说,谦虚做人是一种大智慧,我们要好好领悟。

10、毛泽东曾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将曾国藩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处处效法。独树一帜的曾氏之学,是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结。曾国藩一生“用将则胜,自将则败”。曾之用兵,

1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自老子 《道德经》第42章

12、从发源上讲。有人说,老子和孔子的学说,均来自于《易》。这句话大有玄机。孔子从乾从阳,老子从坤从阴。所以孔子儒家观点,至大至刚,天地正气,能伸能长,犹如一棵顶天立地的巨木,不断向上、向外扩展。老子道家观点,阴柔圆融,能收能藏,往往能看到事物背面的东西,犹如让人从巨木,渐渐缩回,重新变成一颗生命的种子,回归生命的原点。

13、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14、老子总结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管理者的行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恣意妄为,要实事求是地寻求现实可行的道路,才能“无不治”。  老子还强调:“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把握了规律就用以指导实践,而不是用于空谈。  

15、飘风:狂风。狂风不会刮一个早晨,暴雨也不会下一整天。用来比喻来得凶猛,去得也快。

16、释义: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对待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人自作自息。

17、大道生育了万物,万物又成了呈现大道的载体和形式。圣人告诉我们:格物即能致知,也就是通过理解万物的客观规律,来了悟大道的存在与规律。若是掌握了这个规律,也就等同于掌握了天地间万物的一把总钥匙。

18、老子的《道德经》一书,是人类生命活力的颂歌,是中国这一智慧巨人对宇宙、人生、社会、政治、军事认知的哲学格言,是中国文化的大宝藏,是中国思想史上一次灿烂的日出。

19、在道德经中,道的内涵是多样的。好玩的国学认为,最起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20、“归根曰静”,回归到遵道之正,“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21、老子,春秋时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22、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每一件事情,来来去去,都有自己的运行轨迹,强求都是自寻烦恼。

23、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

24、“守静笃”——守住静的状态保持笃定。与“致虚极”现在引申为“虚极静笃”一个成语。其实和“致虚极”意思相近,当你达到静的状态时,不要觉得就成功了,要保持住,守住这份心里的宁静,才算达到目的,要用坚定的信念支撑着这份静,有的人打坐心里却乱成一团,有的人忙忙碌碌,心里却静成一片,所以要注重内在静,这才是根本。

2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6、在我们的生活中,“道德”是一个词;在老子这里,“道”和“德”是两个不同含义的哲学概念,上面我们说的就是“道”,下面我们再来说说“德”。

27、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8、《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9、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

30、说到“德”,我们会联想到“道德”“品德”“美德”这样一些词汇;如果再往深处问一下,这些所谓的“德”,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样的“德”,对我们人类有什么用呢?老子在《道德经》中就回答了这个问题。生育万物的源头和隐藏在万物中的规律,就叫“道”;知道了这样一个源头,明白了万物中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去做的人,就是有“德”的。“道”在外,是客观规律;“道”若入心,并驱动行动,就是有“德”。

31、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

32、就像过马路时,红灯停绿灯行,如果我们把它视为“可道”,就是大家都应该遵循的规律。那么一定会有人不遵循,这就是“常道”。

33、再粗壮高大的参天大树,也是从微小的种子生长而来的;九层高的露台,也是从一筐一筐地土堆积建而成的。千里远的旅程,也是靠一步一步积累来的。

34、《道德经》里面有许多精华和智慧,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但是白岩松则说:“四分之一部《道德经》就可以治天下”。所以说,我们要想多多增长智慧,再忙也要抽时间读读老子《道德经》。

35、可是和气是怎么来的?还不是善恶冲突、好坏交汇、美丑并存,然后达到的一种阴阳调和的状态。所以,对于世上的万事万物,我们都应该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并理解。

36、根据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了“道”的规律。

37、因此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38、老子在出关之前著作的道德经,他的核心思想是道,那么道如何为人类社会、为人类自身发展起作用呢?这是道的体用一体的问题。道为体是说道的终极意义,它是宇宙万物的生成者、支配者,是万物的总根源,它超越万物而独立存在,但它又体现在世界的任何方面。人既然是大自然的一员,人的发展当然就应该遵守道的自然法则,在道的规律的支配下发展,这种哲学原则叫道法自然。

39、从改造世界的角度看。道德经最后一章总结时讲到: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告诉我们,应该遵循自然法则积极有为,这样就会利万物而,反之若不遵循大道原则积极有为就会害万物!比如拔苗助长、杀鸡取暖、断凫续鹤,这些做法都会自遗其祸,这是天道!我们遵道积极有为的过程中能否不停的聚集财富呢?老子说为而不争,为什么?争则无度亦无极,何处是尽头,况且你多了他就少了,结局就是两极分化严重,然后通过一系列和平或不和平的手段,重新达成平衡。总之争的结局就是争斗不休、战乱不止,和平与战乱循环往复!

4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里,提出了他的“无为”思想。

4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4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3、原来,老子所讲的道德,跟我们所熟悉的道德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平时听到比较多的是关于道德的教条,而老子所说的道德却揭开了天地万物与人生的秘密。

44、这个道的含义非常丰富,既包括自然之道,也包括社会之道,更重要的是,它是指导我们做人处事的为人之道。

4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6、对人而言,就是不刻意。只要你不刻意,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就是顺其自然。

47、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的最终要求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也就是所谓的“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48、释义: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49、阳势能代表生发、壮大、成果,阴势能代表隐去、衰退、消散。这两股势能,是对立的,也是平等的,顺应规律而变化,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5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出自老子 《道德经》81章

51、曾之用兵,靠“敬”与“诚”两字,广得人才。一旦委以全权,用将得当,屡建大功;

52、04道法自然如何以大自然为师(道德经·精华)

53、智慧的人不一定知识渊博,知识渊博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此言有智慧与知识渊博不能画等号。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有没有智慧,那是与天赋有关;而知识渊博与否,则与后天学习努力有关。

54、《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与佛祖释迦牟尼当年证得的:“如来说是世界,即非世界;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也”一样。

55、老子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因此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一个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胜之功力,就很难知人善任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56、老子的《道德经》共81章,5162个字,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但是我们要善于把握事物的根本,记住以上3句口诀——静生道、谦生德、俭生福,也就悟透了老子《道德经》思想精华。悟透这3句口诀,我们便可悟出很多人生的道理。朋友们,您觉得呢?

57、(释文)老子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

58、以上是老子的总原则,如果不是很好理解,那么请看下面两句: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59、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国学文章,欢迎关注账号,并在下方点赞、评论、转发。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多想造句(唯美精选2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