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阿珂个性网 > 说说短语 > >正文
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唯美精选61句)
发布时间:2023-08-05 12:53:58 admin 阅读:59
论语中的经典名句
1、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2、“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反映了孔子一生对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孔子把“仁”看作最高的道德修养,且高置于生死之上。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白话文释义: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5、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中的经典名句)。
6、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7、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篇》。改变别人难,改变自己易,既然这样,倒不如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包容宽厚的心态待人,自然更容易被人接受,大家其乐融融岂不更好?
8、大意: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9、五年级数学公式、单位换算进率大全,考试一定用得上!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篇》
13、0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论语·子罕》译文: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1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论语·八佾篇》
16、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1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雍也》。译文:孔子说:学习无论是知识还是技艺,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8、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
19、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20、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篇》
21、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君子在生活上不追求饱暖安逸,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奋敏捷,言语谨慎;常常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错误,这就可以称的上是好学习的君子了。
23、(注释)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惕: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应该警惕不要沉溺酒色;到了壮年,血气正旺,应该警惕不要争强好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退,应该警惕不要贪求占有。
24、出自《论语·为政》。这句话主要是叙述了孔子学习的过程。他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思想境界也在不断的提高。
25、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26、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8、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篇》
29、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0、每天都能知道一些新的知识学问,并且能够时时温习,不至于忘记,这就算是好学之人了。
31、五年级数学三角形、梯形面积训练题,给孩子打印一份做做!
3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33、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34、正字的意思就是端正。你带头端正自己的行为,谁还敢不端正呢?
35、做官的人,在办完公事以后,如果还有余力,就要继续研究学问。读书的人,在学问丰足以后,就要出来做官,为天下苍生造福。
36、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3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8、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涂”,同“途”)(《论语》)
39、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40、(注释)生下来就知道学习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感到困惑才学习的人,又次一等;感到困惑仍不学习,这样的人就是下等的愚民了。
41、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4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4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4、子曰:“不愤不汽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愤:心求通而未得;悱:口欲言而未能。)(《论语·述而篇》
45、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尽善尽美)
46、以上所理解的“人”是广义的,是指大众,然而《论语》诞生的那个时代“人”的定义通常是指狭义那方面,也就是指士以上的人,和“民”是相对而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面写着的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是在同一句话中叙述的,很明显这里的“民”是指被剥削阶级,劳动人民。用现在的语言来说,狭义的“人”是指奴隶主,即剥削阶级,而“民”是指奴隶,即被剥削阶级,所以这句话当然也就可以理解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人际关系原则适用于剥削阶级,而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关系却未必如此。这种理解并非无稽之谈,也并非完全不具可能性,然而,众所周知,孔子是鼎力推崇“仁”之士,此处的“人”应当是指广义的。
47、大意: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六艺的范围之中。
48、出自《论语·子张》。博学并且志向坚定,好问并且多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49、(注释)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50、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泰伯篇》
51、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52、出了问题,君子首先责备自己,而小人首先责备别人。
53、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54、(注释)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成见,不自私自利。
5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6、评判一个人的时候,要看他说的话,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才可全面了解。
57、译文: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5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9、乡原,就是老好人,这种人善于伪装,看上去是善人,其实是和稀泥,与坏人同流合。这种人很容易乱德惑众,贼害道德。
6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