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阿珂个性网 > 说说短语 > >正文

培根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唯美精选61句)

发布时间:2023-08-07 12:23:49 admin 阅读:59

导读培根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1、一个人从另一个人的诤言中所得来的光明比从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中所得出的光明更是干净纯粹…… 2、这其中的问题在于,我们并不确定第一百零一只乌...

培根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1、一个人从另一个人的诤言中所得来的光明比从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中所得出的光明更是干净纯粹……

2、这其中的问题在于,我们并不确定第一百零一只乌鸦是否是黑色的。也许经验论者观察了更多只乌鸦,一千、一万、一百万、一千万……但是,无论再怎么庞大的观察数据n显示乌鸦是黑色的,在理论和逻辑上,n+1也完全有可能不是黑色的。事实上,白乌鸦跟黑天鹅一样,很罕见,但的确存在。

3、英国的经验论强调归纳,欧洲大陆的唯理论强调演绎,但他们有着共同的哲学追求,都将获得真理性的知识视为最高目标。真理性的知识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具有普遍性,放之四海皆准;第具有开放性,可以不断拓展更新。

4、只有12岁的我没有勇气和自信再追问下去。我绝望了。从那一刻起,我知道自己永远不可能理解这句谜一般的话语背后的奇特意义,我放弃了追寻,仅仅将它当作是可以挂在嘴边、却不去思考其意味的一个谜。

5、比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一句名人名言,被很多大中小学刷在墙上、立在操场边、印在海报里的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背过名人名言的你当然能立刻回答:是弗朗西斯·培根说的。我们把它当成激励青少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一句口号,现实中这两句名言也确实经常会结伴出现在标语中。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培根说这句话是什么语境?培根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培根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6、最能保人心神之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和规谏。

7、知识分子优于文盲,如同活人优于死人。(亚里士多德)

8、(c)隐性知识获得不能从他人那里获得直接的帮助,它通常靠自己去获得,是不能言传的知识。隐性知识显性化就是知识分享的过程。

9、培根十分重视科学的实验与方法,告诉我们“首先点燃蜡烛,然后借烛光照明道路”。他在《新工具》中着重阐述了科学归纳法,指出归纳法是从事物中找出公理和概念的妥当方法,同时也是进行正确思维和探索真理的重要工具。他主张从事科学工作,既不应该像蜘蛛只顾从自己肚里抽丝结网,也不可像蚂蚁只会采集与使用,而必须像蜜蜂那样,从花朵中采集材料进行整理消化,从而酿出甘甜的蜜。培根的这些观点是极富创见的,但他注重归纳法而轻视演绎法,对当时最新科学成果也关注不够,故而他的哲学有许多地方欠圆满。尽管如此,罗素仍称赞他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在哲学史上占有永久不倒的地位。

10、培根生于1561年1月22日,父亲尼古拉·培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早在孩提时代,培根就被伊丽莎白称为“朕的小掌玺大臣”。他12岁时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小小年纪,对大学教育体制和当时主宰学术研究的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十分反感,认为有必要从根本上作出革新,“因为它们对人类的生活和幸福毫无应用价值”。

11、例如:40人参加,当天走路总步数400000步,捐款总额400000乘以0.02元=8000元,每人捐款金额是8000除以40=200元(即每人捐款200元)

12、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哲学家们沿着各自的道路走啊走,最终都发现自己陷入到了无法克服的理论困境之中,无法让自己追求到的知识同时具备以上两个条件。

13、人们一旦接纳某种观点就会生拉硬拽地找到其他一切可能的东西来支撑这种观点,即便有更多的、更有分量的相反证据摆在面前也会被忽略。为了说清楚这种“先入为主”的偏见,培根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人在教堂看画,画中是一些因祈祷神保佑船只安全而生还的人。身边的人问他是否相信了神的威力,他反问道,“那些祈祷后仍被淹死的人又在哪儿呢?”

14、三年后,培根作为英国驻法大使的随员旅居法国巴黎。短短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整个法国,这使他接触到不少新的事物,汲取了许多新的思想,并且对其世界观的转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5、培根的个性是多方面的,他的天才也在多方面显现。他是政客,又是法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和科学家。培根不以飞黄腾达为目标,得意也好,失意也好,他始终坚持写作与思考。

16、读书能获得知识;但更有用的知识对世界的认识却只能通过研究各种各样的人才能获得。(切斯特菲尔德)

17、经验论从感觉经验出发,这一出发点是毋庸置疑。一只乌鸦停在树上,它是黑色的,这是所有感官正常的人都认可的事实。通过观察人们发现,第二只、第三只……第一百只乌鸦都是黑色的,于是运用归纳法人们得出结论:乌鸦是黑色的。

18、剧场幻象,更明确地针对经院哲学的各种教条和某些错误的论证方法。培根认为,这些教条和方法已经渗透人心。而一切对所谓的权威、教条和传统哲学体系的盲目崇信,就好像我们盲目崇信舞台上上演的戏剧一样。请不要忘记,那只不过是演戏而已,“是按照虚幻的舞台布景样式创造出来的世界”。

19、(b)在日常生活中,隐性知识具有有用性,是人们达到价值目标的工具。目标的价值越高,这种知识支持获得目标越直接,这种知识就越有用;

20、一百年后,康德在提出革命性的先验哲学时,也许受到“洞穴幻象”的启发。康德认为,所有知识始于经验,这毋庸置疑。但与此同时,所有知识都是由主体赋予形式,就好像不同的人戴着不同的眼镜看到不同的世界一样。

21、(b)在日常生活中,隐性知识具有有用性,是人们达到价值目标的工具。目标的价值越高,这种知识支持获得目标越直接,这种知识就越有用;

22、出狱后,培根远离政治,不再为国王服务,转而为真理服务。他埋头科学实验,撰写哲学著作。他发现人类的思想世界一片混乱,要建构一个新的求知体系。他全情地投入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因在一次冷冻实验中受了风寒,他不治身亡,终年65岁。

23、以上插画皆来自久保雅子(MasakoKubo),其作品色调清新,线条简洁,富有张力。

24、由另一拨爱心人士组成的“爬山小分队”一向是最接地气的存在,他们随户外俱乐部同行,翻山越岭、饱览美景,吃得虽不讲究,体验的却是最纯粹的人生态度。不过,这个月Penny酱和阿贵酱两位徒步达人竟然只走了三四千步,据说是因为坐了火车的缘故,啧啧,小主脑补了一下他两在火车上面前后窜的场景,表示可以原谅,严重期待他们下个月的激情反扑。

25、经验论和唯理论,是德国古典哲学之前,16-18世纪近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流派。经验论在英国发展,唯理论在欧洲大陆传承。它们几乎同时产生,既相互依存,又针锋相对,最终都陷入了不同的理论困境。然而他们都将获得真理性的知识视为最高目标,都是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反叛和超越。

26、他把经院哲学比做偶像,认为要获得真正的知识,必须打破偶像,直接观察、研究自然界,并通过实验和科学归纳,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27、颜值不够?读书来凑,小主仰天长啸一口,恰巧看到高处密密麻麻的外国书,我被震惊到了,甚至不得不向这些用知识堆砌起来的鸿博低头。请问这么粘着,书拿下来还能翻吗?哇,地上也都是书呢。

28、有个商人,听说这件事情,找到这户人家重金买下了这个药方,然后拿着这个药方,去献给吴王。这时适逢隆冬,越国来侵犯吴国的边境,吴王任用这个商人为将,随吴军与越军展开水战。有了不龟手药膏,吴国士兵战斗力倍增,大败越国。吴王大喜,割地赏赐了这个商人。同样是一个不龟手的药方,发明它的人只不过用它漂洗棉絮;能将知识融会贯通、巧妙运用的人,拿它可以打胜仗、裂土封侯。我们看,究竟是哪种人将知识转化成了更大的力量呢?

29、《英烈传》第六回:“郭大哥便从他学这棍法,而今力量甚大,用一条铁棍,那个敢近他!”

30、但是培根所说的完整的一句话则是:“知识就是力量,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很显然,后面这句话才是培根要重点强调的,这也和他的哲学思想相吻合。

31、1626年3月底,培根由于身体孱弱,在实验中遭受风寒,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32、然而,问题恰恰在于,如何确定唯理论的前提本身是正确的。唯理论者们回答说,那些前提是天赋的,是不证自明的。这一说法有强词夺理之嫌。比如:大前提,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任何星球都围绕地球转;小前提,太阳是宇宙中的星球;结论,太阳围绕地球转。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由于前提错误,引发的结论错误。在地心说时代,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被当作公理,不证自明。

33、根据这样的划分,前两类知识是显性知识,企业可以通过阅读材料或教材,参加会议和查询数据库获得,对这一类知识可以实现信息化;而后两类知识属于隐性知识,则是更加含蓄的知识,难以量化和信息化,难以通过正式的信息渠道转让。它的特点是:

34、学者的一天比不学无术的人一生还有价值。(阿拉伯)

35、1579年2月父亲病故,由于不是长子,培根没有继承到多少遗产,便自谋出路。后自修获得律师资格,成为国会议员。1620-1621年被封为圣阿尔班子爵。正风云得意,青云直上时,培根因一起受贿事件遭到议会弹劾,只好回家专心研究学术。1626年4月9日,得伤寒过世。

36、另外,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集成《培根随笔》。

37、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上万年,敬畏自然的历史漫长而悠久。近代以前,人类敬畏自然,以谦卑和恐惧的心态面对自然;数百年来,人类看到并挖掘出自身的巨大潜力,它如此强悍,使人类自我膨胀,要求控制、利用、指挥自然;面对日益恶化、枯竭的自然资源,也许未来终有一天,膨胀的人类终会意识到,知识的力量并非是一种可以无节制、无底线滥用的力量。尽管我们还在不断掌握知识这种力量,但如何运用好这种力量,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需要人类拥有更高的智慧。

38、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39、人类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意义:知识经济是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它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按照世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40、奎纳尔·希尔贝克、尼尔斯·吉列尔:《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当下》,童世骏、郁振华、刘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4月版。

41、培根认为,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的知识(认识)只有通过感性经验从客观外界获得。他说:“人是自然界的仆役和解释者,因此他所能做的和所能了解的,就是他在事实上和思想上,对于自然过程所见到的那么多”。

42、罗伯特·C.所罗门、凯瑟琳·M·希金斯:《世界哲学简史》,梅岚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8月。

43、野中郁次郎(Nonaka)认为知识是一种被确认的信念,通过知识持有者和接收者的信念模式和约束来创造、组织和传递,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传递着一套文化系统。知识是从不相关或相关的信息中变化、重构、创造而得到的,其内涵比数据、信息要更广、更深、更丰富。

44、王充是东汉时期的哲学家,比培根早了一千六百年。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哲学并不是起于王充或这王充的那个时代,在王充之前三百年的春秋诸子百家时代就已经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诸子百家时代也是类似于西方的文艺复兴,解放思想,各抒己见。比如赵国思想家荀况就反对把天看成人格神,而是认为天是自然,“自然无为”。王充继承和发扬了荀况的认识论,他的主要学说记录在《论衡》中。“人有知学,则有力矣”即出于《论衡》的“效力篇”。原文说:”人有知学,则有力矣。文吏以理事为力,而儒生以学问为力。夫壮士力多者,扛鼎揭旗;儒生力多者,博达疏通。故博达疏通,儒生之力也;举重拔坚,壮士之力也。“王充在这里说的当然也是知识就是力量的意思,但是这里的含义是说智力也是和体力一样的力量。

45、培根的学术贡献可归纳为:试图为近代新兴的自然科学制订一套正确的方法论。试图开辟一个新的思想世界,构造一个新的科学理论体系,从而全面地革新人类思想。希望把科学理论的成就直接转化为技术和生产力。他身体力行地从事了大量科学实验(他的死亡即与冷冻实验有关)。

46、科学是为了那些勤奋好学的人,诗歌是为了那些知识渊博的人。(约瑟夫·鲁)

47、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是可以通心的。对一个真心的朋友你可传达你的忧愁、欢悦、恐惧、希望、疑忌、谏诤以及任何压在你心上的事情。

48、赵林:《西方哲学史讲演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49、知识丰富我们的大脑,大脑支配我们在遭遇困境时能做出更好的选择,在遇到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时,不会无动于衷。我们不打算一辈子只做给白马砸钱的事情,我们在努力帮助白马小学,让他们逐步有能力自给自足,有能力活下去。老师们就该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好好传授知识,而不是为了孩子们的生活费出门打工;孩子们就该在好好学习的时候认真掌握知识,而不是担忧下一顿会不会吃不饱。而我们,就让我们来为他们保驾护航。

50、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一1626年),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1stViscountStAlban),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

51、此观点强调知识与背景,以及知识与信息的关系。他在《创造知识的企业》区分两种知识形式: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和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

52、人类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意义:知识经济是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它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按照世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53、要从信仰氛围浓郁的文化环境中走出来,需要借助某种与信仰相反的力量,这就是怀疑。怀疑,成为近代西方哲学的重要工具,首先要摧毁旧的形而上学,才能重建新的知识论大厦,正所谓不破不立。无论是以培根为代表的英国“经验论”,还是以笛卡儿为先导的欧洲大陆“唯理论”,都举起了“怀疑”这把铁榔头,一锤锤砸向经院哲学的铜墙铁壁,砸开了大豁口。

54、除了《新工具》,培根还有一本书名叫《新大西岛》,这是一本当时的科幻小说,描绘了借助新工具,人类将要生活于其中的新社会,里面的很多大胆设想早已成为现实,如植物的嫁接、高倍望远镜、精密显微镜、水下航行的船只、远程攻击性武器等。

55、    父亲不会知道这句话从此在我幼小的心灵里造成了多么巨大而长久的困惑。      之后的十多年中,这句话一直困扰着我,产生了无数的谜团。这句话的后半部分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能够和前半部分联系到一起?知识与力量、法国与培根之间,难道冥冥之中有着某种难以言喻的联系吗!?      我,无法理解。      更让我恐惧的是,每当我向大人们提起“知识就是力量,法国就是培根。”的时候,他们都毫无惊讶的神色,而只是默默的点头赞同,甚至有几分欣喜的目光含在眼中。      或者当有人说到“知识就是力量。”的时候,我总会紧接着强调“法国就是培根!”可从来没有人以怪异的神色盯着我或想要纠正什么怪异的事情,有的只是微微一笑,点头赞同。      某一天,深陷困惑的我终于鼓起了勇气,找到一位老师请教:“‘知识就是力量,法国就是培根。’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可没想到换来的却只是整整十分钟关于“知识就是力量”的解释,完全没有触及到“法国就是培根”。当老师讲解完毕,我怯生生地试探道:“法国就是培根?”老师轻描淡写地答道:“没错。”年仅12岁的我根本没有勇气和信心再继续追问下去了。      我,绝望了。      从那一刻起,我再也没有去追问过这句话的真意,我坚信自己永远不可能弄明白这句话,它就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团,我能做的只是当这句话被提及的时候假装和所有人一样明白它的意思。我彻底放弃了追寻。 

56、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出身英国贵族家庭,父亲是伊丽莎白一世的掌玺大臣。培根从小接受良好教育,12岁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5岁毕业后到英国驻法国使馆工作,后来回到英国学习法律,获得了律师资格,年纪轻轻就跻身政界,23岁成为议员,做了艾塞克斯伯爵的顾问。此后出任过总检察长,跟父亲一样做过掌玺大臣,57岁出任英格兰大法官,两年后获封圣奥本子爵。

57、值得注意的是,培根虽然强调感性经验对人的认识的重要性,但他没有把这一点绝对化,他只是强调感官是人认识外界的一个必经的通道,而并没有说通过感官获得的知识都是正确的,更没有说这种认识就是认识的全部。

58、相反,他认为感官本身有局限性,比如感官对于那些并不是很显露的、或过于微小、或空间距离过远的物体,这未必能认识得很清楚,所以他说:“断定感官为衡量万物的尺度,是很大的错误”。这段话是针对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个命题而说的。

59、弗兰西斯·培根:《新工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年6月版。

60、在文艺复兴之前,经院哲学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很多经院哲学家坐而论道,脱离实际,把古人的思想成果变成束缚学术进步的教条。对此,培根意欲挠曲枉直。在《新工具》序言中,他谈道自己“要为理解力开拓一条新路,而这条新路乃是古人所未曾行走、所未曾知道的”,也就是说,他要在新的起点上建构科学的知识体系。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埋汰人的话语(唯美精选22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