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阿珂个性网 > 说说短语 > >正文

作家们为何瞧不上木心(唯美精选50句)

发布时间:2023-09-24 12:11:02 admin 阅读:59

导读作家们为何瞧不上木心 1、纵,先生上接“五四”,一线至今;横,又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他就是活着的那个交点!唯一的点,无价的孤本!再也不会有了。(作家们为何瞧不上木...

作家们为何瞧不上木心

1、纵,先生上接“五四”,一线至今;横,又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他就是活着的那个交点!唯一的点,无价的孤本!再也不会有了。(作家们为何瞧不上木心)。

2、每个人要保留一点神秘感,使人不知你。否则像耶稣那样,在家乡被人看轻,被人欺负。(作家们为何瞧不上木心)。

3、这是作为木心美术馆馆长的陈丹青说过的一句话,也是他做木心美术馆一点小小的私心。

4、而在“高估”木心的读者中,因树大招风,陈丹青老师首当其冲:

5、伍尔芙夫人讲:“我讲的话,你们不会懂的。”那时她也快六十岁了。

6、(陈丹青):那幅照片摄于一九八八年(我记忆有误,书中写成一九八七年),是在倡议开课的李全武家二楼,但不是上课,就是聚会。

7、《海盗》1814年出版,正是英国诽谤拜伦达于顶点时,一出,销量即达一万四千册。当时每个沙龙都谈拜伦,谁不读,谁就是落后分子。

8、“文艺复兴的可爱,是前可见古人,后可见来者。”“所谓中国文艺复兴,是文艺复兴个体户。这种个体户多起来,中国文艺可能复兴。”

9、以上便是我能获得的讯息,书面的学术评价,可见孙郁、李静二位六年前编的《读木心》。再就是本月意外得到桐乡一群书友自行刊印的《梧桐影》木心纪念专号,近三十篇文章谈木心,有几篇相当好。

10、木心读者沙龙二十期回顾:留得好记忆 便是永恒

11、艺术家要留一份“神秘感”,保护自己。你自以为君子坦荡荡,结果呢,招鬼上门,引狼入室。

12、我们就先请木心先生为我们再热情地介绍一下,这四位即将远道而来的“老哥们”。

13、我们现在到了一个新的平面,回头看,有一种重新评价的乐趣。先看中国:鲁迅真的是为人生而艺术吗?他的人生观还是比较狭隘的。他对人生的回答,还是比较起码的。

14、可是木心说过写过的许多话,我确凿记得。在《文学回忆录》的每一页,我都看见木心。

15、“一切艺术通向音乐”,于是,我们用音乐通向他

16、读这部作品最大的感受就是感觉能和他面对面交流一样,能感受到他的思想是那么天马行空,书中他把他的的艺术思维发挥到了极致。

17、最好的东西总是使人快乐而伤心。魏晋人夜听人吹笛,曰:奈何奈何?

18、这句话出自台版《同情中断录》的序言中,此书共收录木心十篇散文,皆为悼文,原书木心有序云: 

19、他去哈佛办展,教授学生也为他的风度谈吐倾倒。这时你完全看不出他经历过什么。他和不同的人见面,作风语言都不同。

20、我想如果先生还活着,也会喜欢这首《人曲》的,先生自己说过:“我很喜欢听摇滚乐,有些写得非常好——这种悲怆,是现代的悲怆,古代人不懂的。”

21、请问木心这句话是文学化的表达还是知识性的表达?当然是文学表达啊,否则德国怎么可能没有空气呢?德国人都不需要呼吸就可以闭上你的眼睛吗?你知道用知识逻辑来否定文学表达会造成怎样的结果吗?就是李白站在庐山瀑布边正陶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时候,狼子村跑过去说,“少TM扯犊子了,还三千尺,你拿尺量过啊?!”多没劲。再说了,“德国没有空气,只有音乐。”这句话多美啊,翻译成英文都美,简洁而富于诗意。一句胜过无数“德国是一个热爱音乐勤劳勇敢的民族”、“德国人好喜欢音乐哦”那样的平庸表达。

22、拜伦最重要的诗是《曼弗雷德》,是他从瑞士阿尔卑斯山到意大利时所作。主人公曼弗雷德是个强烈的异端,悲观、厌世。当时歌德的《浮士德》第一部也刚问世——欧洲就有如此精神上的明星——歌德说:“此诗是模仿我的,但却是一种新的东西。”

23、     因为知道他已经设定了一个女孩的命运,我真希望她受罪的过程能慢一些进行。所以我站起来,绕过木桌子,想我最好找另外一个男作家的书在对比着读。最好也是英国的,反正在我的书架上英国作家都是一个区域的。那就选伊恩麦克尤恩的吧。

24、    有一本银色缎面的书,抽出来后看到,是毛姆的《兰贝斯的丽莎》。

25、当木心先生在文学讲席中热情谈及这几位文豪时,绝对想不到他们的亲笔手稿会来到乌镇。

26、“世界的记忆臣妾般扈拥在书桌四周乱人心意的夜晚啊。“

27、   为什么作家要在一开始设立这样的一个出场呢?

28、大家都说这是文学史上的“木心现象”。我读过穆欣的散文、诗歌和小说。比较好的,比如《琼·梅卡随笔》,也只是随机的东西。鲁迅的《热风》也是随机录制,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针对性。它从文明批判和社会批判的角度唤醒人们,是现代启蒙健全体系中的强音。穆欣《随笔》的特点是表达超越时间的生命感受。好处是他那个创作时代的读者可能觉得不错,今天的年轻人也觉得可以读。

29、   我说嘛,他就是要让丽莎死。他一开始把她写得那么美,带着惊人的美出场,就是要给她一个悲剧,又美又罪。

30、《哈罗德游记》历时六年,第第二篇以西班牙、葡萄牙、希腊、阿尔巴尼亚为背景。第第四篇以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等地为背景——不是游记,而是见景生情。

31、前晚的“西班牙三棵树”群好不热闹,“好事者”李老师请来了《木心·人曲》的编剧、导演——邹晓勇先生,他在群内为大家分享了《木心·人曲》的创作缘由与构思,我收听的时候已近凌晨,爬楼的兴奋瞬间驱散困意。

32、《羊城晚报》:在一次演讲中,您说“既矛盾又真实的是,木心先生可能是我们时代唯一一位完整衔接古典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的文学作者,同时,在五四一代以及四十年代作者群中,我们无法找到与木心先生相近似的书写者。此所以我称木心先生是一个大异数,是一位五四文化的‘遗腹子’”。也正是这段话,让不少学院派批评家认为,您在过分地吹捧木心的文学成就,同时也引起了不少争议。对这些争议,您怎么看?会不会有点郁闷?

33、我又说:“但不是你的酒神精神的那个意思吧?”

34、本来站不直,靠艺术才站站好,怎能跌倒?连艺术的面子也会丢。我宁可同情疯的思想家,不同情跌倒的艺术家。

35、在地中海的波浪间,在意大利的古堡间,在瑞士的雪山下,他的诗一句句涌出来。

36、(陈丹青):如果我是“文坛”中人,“坛”外哪个家伙这么放话,也会侧目鄙视。但我听到的大抵是传言,这类事,只会私下议论。

37、骂我无妨,对木心不敬,我就脾气上来。一个七十九岁的老人刚在祖国出书,他出来摆脸,是丢自己的脸啊。

38、大概到我四十岁时,顿悟了:为人生而艺术,为艺术而艺术,都是莫须有的。哪种艺术与人生无关?哪种艺术不靠艺术存在?

39、《羊城晚报》:木心故居纪念馆和木心美术馆现在的进展如何?

40、以上人物不属于“文坛”吧,最大量的读者是年轻人。比起二〇〇六年,今天的读者自然多了些,仍属小众,但很好,已在我期待之外。

41、“五四”以后,要在几十年内经历人家两千年的历程,也因为没有个人主义。革命一来,传统里没有“个人”,一击就垮。

42、《羊城晚报》:您现在还读文学作品吗?如果读,都读些什么?如果不读,为什么?

43、同样的意思,他在《鱼丽之宴》里专门阐述过,谓之“分身的欲望”:

44、疯了,就没有“晚年”可言——超人的晚年也要来的。人到了老了,特别怀念少年时期。

45、上大学后是个捣蛋鬼,受罚。向往异国情调——这是十九世纪的特征。二十一岁游西班牙、希腊、土耳其,边游边写诗,就是《哈罗德游记》,哈罗德是诗中主角名字。诗寄回英国,头两卷发表后,拜伦说:“我一早醒来,一夜成名,成为诗台上的拿破仑。”

46、他对问题的看法,都会找一个词来形容,有时候感觉这个词很新颖别致,但是我们无法再找到一个更合适的词来代替。

47、拜伦是个穷的贵族。妈妈骂他“拐子”,他说:说这话的还是个人吗?

48、金圣叹、李贽等等是怀疑主义者,但本钱不够。战国以后,中国没有出大思想家。

49、现在,《文学回忆录》或可印证我的“吹捧”——我那些话说早了,《文学回忆录》却又面世太迟——想想吧,当我们全体还是屁孩,还没出生前,他就葆有庞大的阅读记忆。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论语中关于道德的名言警句(唯美精选3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