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阿珂个性网 > 说说短语 > >正文
弗洛伊德的书(唯美精选63句)
发布时间:2023-12-19 11:37:58 admin 阅读:59
弗洛伊德的书
1、 3)外倾情感型(the extroverted feeling type)(弗洛伊德的书)。
2、《自我与本我》收录了弗洛伊德后期的三篇成熟作品:《超越唯乐原则》、《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及《自我与本我》,其中的《自我与本我》发表于1923年,是弗洛伊德最后一篇重要著作,被公认对人的心理及其活动做出了新颖的、革命性的描述。
3、《幻想即现实》的作者是国内知名的心理医生,专门研究精神分析的。这本书涵盖了他多年进行治疗的想法,这本书不仅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并且文字感染力比较强,读起来风趣幽默,十分有趣。
4、从我(指弗洛伊德本人)对自己的梦进行分析的结果来看,在梦的隐意里的确包含着儿时的某些经历,而且这些经历可以把整个梦都反应出来。
5、 《达·芬奇的童年回忆弗洛伊德文集(10)》
6、《遇见未知的自己》主要就是一个女性和一位老人的对话,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让读者了解更多的知识,甚至遇到未知的自己。
7、1906年弗洛伊德就和荣格相识了,荣格对弗洛伊德的理论非常感兴趣并且愿意跟弗洛伊德学习,弗洛伊德也看到荣格的天赋,对他非常的赏识,曾经还亲切的称荣格为“亲爱的儿子”,可见起初他们的关系也多么亲密。在1907年,荣格带妻子去弗洛伊德家里拜访,他们彻夜长谈了13个小时,弗洛伊德对荣格天才的表现特别满意,准备把精神分析运动的任务交给他,让他成为弗洛伊德的继承人。但荣格是个有自己独立见解的精神病学家,尽管谈得很好,但荣格觉得弗洛伊德的理论里面有一些问题。经过几年的发展,荣格终于忍不住找弗洛伊德谈,他认为精神分析的理论非常好,但对性的过度强调使得传播受到非议,希望弗洛伊德能够在理论方面做些修正。还特别的向弗洛伊德阐述了他自己的新观点:一个人内在的动力不完全来自于性,还有一部分来自普遍的生命力,如果把力比多看作是单纯的性,是过份的强调了性的作用,性只是其中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但弗洛伊德强调,尽管性不是全部,但性是根本,所以要谈性说性。对此荣格很生气,觉得弗洛伊德年龄大了,思想跟现实接不了轨了。于是决定1919年辞去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职务,退出精神分析协会,创立了分析心理学,对此弗洛伊德非常的失望和生气。
8、我们都会做诸如此类的梦,其实都是源于“愿望”的潜意识,并且在白天我们是察觉不到的。这样看来,所有的愿望在梦的形成过程中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和同样的激发能力。
9、本卷是弗洛伊德有关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宗教学、历史学和哲学等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共包含两部作品。《图腾与禁忌》1913年出版,通过蒙昧人与强迫神经症患者的比较,推断了图腾崇拜的本原意义。《摩西与一神教》1939年出版,是弗洛伊德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著作,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一神教的本质和起源。这些论著基本上属于弗洛伊德心理哲学的范畴。
10、——错:他带着对现实条件的渴望像“征服者”一样前进,没有信仰,也不尊重法律。
11、以上图书均可在京东读书专业版中免费畅读哦~
12、《精神分析运动史》(1914) (1906)这本书的日期有两种说法
13、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外倾的,又是偏向于思维的,他们的思想特点是一定要以客观的资料为依据,以外界信息激发自己的思维过程。例如,机器是怎样开动的?为什么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就会变成蒸气?等等。科学家是外向思维型,他们认识客观世界,解释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从而创立理论体系。荣格认为,达尔文和爱因斯坦这两位科学家在思维外向方面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外倾思维型的人,情感压抑,缺乏鲜明的个性,甚至表现为冷淡和傲慢等人格特点。
14、 勒温《个性的动力理论》《拓朴心理学原理》
15、《为何家会伤人》通过各种心理案例反映了现在很多中国式家庭的相处方式,其中有很多因为家庭的缘故不知不觉给孩子灌输不好的思想,甚至给孩子带来伤害。
16、最终这本书还是被校方收回。在小编看来,小学性教育是有必要的,主要就是性教材的尺度和儿童性教育如何展开的问题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但这样的尝试是好的,能让我们去思考这件事的意义和价值。
17、从梦境和清醒生活之间的关系中衍生出的某些其他因素,在导致梦被遗忘方面具有更大的影响力。梦境在清醒时容易被忘掉,显然只是与前面提到的事实相呼应,即梦几乎从没有接受过清醒生活中完整有序的回忆,它仅仅是从中选择了某些细节,而这些细节很难建立相关联系,从而也就很难被记住。
18、也就是说,本能、欲望是人的心理或者人格发展变化的推动力和起因。由此,弗洛伊德建立了动力心理学。他还开创了西方的人格心理学,并使之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学派。
19、《心理学与生活》是一本十分专业的书籍,这本书一直都是美国高校斯坦福大学的教材,在我国国内很多学校也都是把它作为教材来使用的
20、在性方面,弗洛伊德的观点和思想都极具创造性和经典性,何以见得呢?从下面这几点的论述你就能略知一二。
21、一种记录、分析、总结、组织、讨论及解释信息的工具、有插图或无插图的、硬抄或平装的、加套或不加套的,包含有前言、介绍、目录表、索引,用以增长知识、加深理解、提升并教育人类大脑的装置,该装置需要视觉或者触碰的感官形式存在并使用。
2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开创潜意识心理的研究,开创了人格心理学、动力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新领域,并促进自我心理学的发展,并且在心理治疗领域,影响了很多后来的治疗方法体系。
23、《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ThePsychopathologyofEverydayLife)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用动力心理学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事件的一部重要著作,是世界上流传最为广泛的弗洛伊德著作。
24、变态与常态可以在一个人身上共存,即人格的双重性。
25、说句实话,小编在看了这本书后,发现已身为成年人的我对于有些性知识认知也十分粗浅,更别提小孩了。但是如今,儿童性侵害事件变多,从去年14岁以下儿童性侵害事件的数量(高达433多起),很多家长缺乏对于自己小孩进行正确的性保护教育。有不少家长,在自己小孩被性侵后,竟选择了隐忍、包庇和默不作声。
26、1897年,在父亲去世后的一年,弗洛伊德开始了他的自我分析。进行自我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分析自己的梦。在进行了两年的自我分析后,他认为心理障碍是由于性紧张累积而引起的。他把分析的结论写成了《梦的解析》一书并于1899年出版(出版日期写的是1900年)。该书后来被许多人推崇为弗洛伊德最伟大的著作。然而这本书也遭到大量批评。在其一生余下的时间里,弗洛伊德一直坚持自我分析,每天工作的最后半小时被用于自我分析。
27、针对现代社会对性的压抑和道德上的牢笼制约,弗洛伊德进行了强有力的抨击,他直言不讳的指出:太多经验和事实表明,我们这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本身都不适应禁欲。
28、回到现实我们还有一件事需要铭记,那就是梦之所以很容易被遗忘,是因为大多数人很少对他们的梦感兴趣。如果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关注自己的梦,那么他就会比平时做更多的梦,他也能更加轻松、频繁地记住自己的梦。
29、下面咱看看《梦的解析》和《心理类型》这两部著作。
30、全书分成三个部份:第一编“过失心理学”,针对一般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失误动作来分析表面行为下的深层含意,这可视作是某种预兆或讯号;
31、弗洛伊德认为:梦,代表了人们潜意识里愿望的实现,梦不是毫无根由就产生的,同样也不是人们意识里混沌、荒诞的产物,它是人类思想里的一种有意识的精神现象,换句话说,也就是愿望的实现。它是在人们高度错综复杂的思想活动中产生的,是人们思想活动还处在清醒状态下的一种延续。
32、第四章成为哥白尼、达尔文,否则什么都不是……
33、1897 年,在父亲去世后的一年,弗洛伊德开始了他的自我分析。进行自我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分析自己的梦。在进行了两年的自我分析后,他认为心理障碍是由于性紧张累积而引起的。他把分析的结论写成了《梦的解析》一书并于1899年出版(出版日期写的是1900年)。该书后来被许多人推崇为弗洛伊德最伟大的著作。然而这本书也遭到大量批评。在其一生余下的时间里,弗洛伊德一直坚持自我分析,每天工作的最后半小时被用于自我分析。
34、上边说到荣格在最初是支持和追随佛洛依德的,后因为理念不合分道扬镳,这跟现在的小年轻们还挺像,一个说:他不懂我,分手!一个说:三观不合,分手!当然这是调侃,不可当真。下边咱就说说荣格和佛洛依德究竟是什么理念不合。
35、 这类型的人,既是内倾的,又是偏于直觉功能的。他们力图从精神现象中发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内倾直觉型的人,不关心外界事物,脱离实际,善幻想,观点新颖,但有点稀奇古怪。荣格认为,艺术家属于内向直觉型。
36、此卷收录八篇论文,是弗洛伊德早期关于性本能论的主要专著。《性学三论》(1905)包括“性变态”“幼儿性欲”和“青春期的变化”三部分。《儿童性理论》(1908)对儿童期的性表现及其与心理活动、神经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神经症》(1908)论述了现代社会的性道德与文化的关系。《爱情心理学》(1910~1918)包括三篇文章,分别探讨了男人的性变态、“心理性阳痿”以及女性的“贞洁”。《论自恋:导论》(1914)探讨了自恋的起源、本质、形式、作用等。《本能及其变化》(1915)分析了本能所涵盖的内容以及描述的方法等。《压抑》(1915)探讨了压抑的本质、因果及其与神经症的关系。《力比多类型》(1931)将人分为性欲型、自恋型和强迫型等三种。
37、人们对异常心理现象的观察和记载有漫长的历史,但是系统的探讨和科学的解释却是自精神分析新心理学而起。
38、 由于荣格的性格类型的划分是根据他的里比多学说,而里比多是本能的力量,所以这一理论忽视了人格的社会性,并且带有神秘色彩。另外,荣格提出的8种机能类型,并不是从实际中归纳出来的,而是用数学的综合方法凭主观演绎出来的,各种类型之间界限不清,几种类型的特征也说不清楚。不过,他对内倾型和外倾型论述部分内容是符合实际的,这种理论已广泛地应用到教育、管理、医学和职业选择等领域,因为这种简单划分带来了使用上的方便。现在已有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内外倾是人格的主要特质(维度),心理学家编制了测量内外倾的量表,在EPQ和MMPI等量表中也都包含有内外倾分量表。近年来,心理学家通过因素分析发现内倾性与外倾性具有复杂的结构,它们由许多特质构成。
39、没有获奖的盆友们不要桑心,图图会不定期推出活动,只要关注每周周五的推文你就会是下一个天选之子。
40、在弗洛伊德那里,性欲被比喻为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虽然这条河流在源源不断的流淌,但其所有或绝大部分能量却早已脱离了原来的性目标,被挪作他用了。这种转向新目标的过程就是性升华的过程,正是在这种升华作用的帮助下,我们的文化和艺术才得以实现。
41、图图想到前段时间的一个梦:“图图我一直都有一个彩票梦,想一夜暴富走上人生巅峰,但每次都会阴差阳错没有中奖,从而有的时候就会做关于彩票中了500W的美梦。”
42、“身体刺激”和“神经刺激”一直被认为梦的身体来源。关于这个观点,弗洛伊德持怀疑态度。他认为:“我们发现梦的工作有一个特点:它把同一时间里感受到的所有的梦的刺激复合成一个整体。当天的两个或更多的事件如果产生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这些印象所表达的愿望就会在梦中合并为一个整体。”
43、一般态度类型(general-attitude types)
44、一个模糊的影子出现在不远处的红色教学楼上,还有半个小时开考,时间刚好,顺着人流往考场方向走去,奇怪,明明看起来很近的,怎么就是走不过去呢......;
45、《性学三论》主要研究人类性欲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这是弗洛伊德继《梦的解析》之后对人性探讨中最富创见和最永恒的贡献之一。
46、《性学三论》是心理学宗师弗洛伊德奠基之作,也是一部直白易读、写给所有成年人的“性启蒙书”,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为人类的性启蒙教育打开了一扇亮窗,同时为那些对性和爱情感到迷茫的读者提供科学的精神指引。
47、弗洛伊德打破了理性主义的传统,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首创了潜意识心理学体系。
48、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外倾的,又是偏于直觉功能的,他们力图从客观世界中发现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并不断地寻求新的可能性。他们对于各种尚孕育于萌芽状态但有发展前途的事物具有敏锐的感觉,并且不断追求客观事物的新奇性。外倾直觉型的人,可以成为新事业的发起人,但不能坚持到底,荣格认为,商人,承包人,经纪人等通常属于这类型的人。
49、 荣格指出,个人的心理活动有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四种基本机能。感觉(感官知觉)告诉我们存在着某种东西;思维告诉你它是什么;情感告诉你它是否令人满意;而直觉则告诉你它来自何方和向何处去。一般地说,直觉在荣格看来是允许人们在缺乏事实材料的情况下进行推断。按照两种态度类型与四种机能的组合,荣格描述了性格的八种机能类型。
50、 《释梦(上下)弗洛伊德文集(03-04)》
51、治疗躺椅的内部弹簧机制论点四:精神分析术属于魔法思维。
52、 7)外倾直觉型(the extroverted intuitive type)
53、不现实的美梦论点三:精神分析不是科学连续体,而是存在的七拼八凑。
54、全书分成三个部份:第一编“过失心理学”,针对一般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失误动作来分析表面行为下的深层含意,这可视作是某种预兆或讯号;第二编“梦”,则试图由释梦的技术去探索梦的显意与隐意,并推演出梦的作用;第三编“神经病通论”,结合前两篇对失误动作与梦的分析,以确证支配神经症患者的症状与其经历相关,并探索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
55、*来源:文中图片来源于微博@灰猫大米,部分文字来源于《梦的解析》
56、希望在不远的中国,对孩子来说,”性“是一个能张开口的话题。因为,只有当我们懂得的越多的时候,我们才能运用我们所学的保护好自己。
57、如今,自称库尼乌里王子的安那苏里博·凯胡斯在伊尔瓦大陆现身之际,正是圣战一触即发之时。他与生俱来的神奇力量足以蛊惑人心,只需一个眼神,一声低语就能颠覆局势。万物因他而生,万事因他而起,伊尔瓦大陆被推向一场巨大变革和阴谋的边缘……
58、它们与我们学生时代的两个关键点联系在一起,那些“苦难日子”使得这些记忆再次变得活跃。因为我们害怕考不好而失利导致自己产生极大的焦虑情绪。即使已经做好了充分的考试准备,但又担心自己在这件事上失利而受到惩罚,于是,考试梦就出现了。
59、保守的革命论点五:精神分析并非自由主义的,而是保守主义的。
60、我们将随机选取12位幸运书友,每人赠送《弗洛伊德文集》(全十二册)中的一本。
61、他的代表作主要有《梦的解析》和《超越唯乐原则》这两本书。
62、孩子弗洛伊德的脑门论点二:精神分析不属于科学,而是哲学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