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阿珂个性网 > 说说短语 > >正文

黑格尔哲学属于(唯美精选89句)

发布时间:2023-12-26 10:34:13 admin 阅读:59

导读黑格尔哲学属于 1、黑格尔认为,人必须扬弃有限目的以克服恐惧。人应该实现个人的自由,知道自己本质的存在。这样,当一个王侯想把他武断的意志作为法律,以主人和奴隶的关系...

黑格尔哲学属于

1、黑格尔认为,人必须扬弃有限目的以克服恐惧。人应该实现个人的自由,知道自己本质的存在。这样,当一个王侯想把他武断的意志作为法律,以主人和奴隶的关系待人时,我们就有了意识,就可以说这是不行的。

2、这时费尔巴哈尽管对黑格尔主张哲学与基督教教义一致的观点存疑,但已几乎一个黑格尔主义者了。在黑格尔死后,由于他的哲学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特点,信徒们后来逐渐分成了两派。一派坚持黑格尔晚年的宗教思想,用他的哲学来粉饰基督教;另一派则发扬辩证法及批判精神,对基督教进行了怀疑,发起宗教批判运动。费尔巴哈跟施蒂纳、鲍威尔等人都属于批判宗教的青年黑格尔派,他表达了自己跟黑格尔的分歧——黑格尔认为逻辑学就是哲学中最高的、最绝对的东西,费尔巴哈则认为它只是哲学中的一部分。

3、“黑格尔哲学是神学最后的避难所和最后的理性支柱。”

4、黑格尔认为,包括中国之内的东方“不属于哲学史”。但黑格尔不时用“中国哲学”这样的术语,那都是在否定的意义上使用的,并不表明黑格尔真的承认中国哲学的存在。在他的视野里,“哲学应从希腊开始”。通过希腊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比较,黑格尔否定中国哲学的存在。爱利亚派首先提出了“纯有”的范畴,是哲学史的开端;与此相反,中国哲学以“无”为开端,“那就连手都不用转了,因为在转手之前,无已经转为有了”。在黑格尔的体系中,“无”是继“有”之后的一个范畴,是通过对“有”的否定而来的,如果认为“无” 在“有”之前,那就变成“表面的抽象游戏”。 (黑格尔哲学属于)。

5、在人的意识中,有三部分对宗教的起源息息相关,分别是:

6、黑格尔对中国的儒家和道家哲学都持贬低态度。他说,孔子是“中国人的主要哲学家,但他的哲学也是抽象的”,“没有能力给思想创造一个范畴王国”,当这种抽象的思想走向具体时,就成为“道德、治国之术、历史等,但这类的具体者本身并不是哲学性的”。至于道家,“‘道’只是普遍的抽象,恍惚不定”,是“原始的理性”;道家的“无”是“单纯的、自身同一的、无规定性的、抽象的统一”,没有超出抽象的开始阶段。

7、张三和李四性格上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他们并不矛盾,对张三的否定,并不意味着就能认知李四。用专门术语来说,黑格尔不仅为他的辩证法赋予了认识论地位,而且还赋予了本体论地位,而正是在这一基础上,黑格尔进而辩证地解释了整个世界,建立了他庞大的哲学体系。

8、因此恩格斯指出,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法,必然会得出: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就会起来取代正在衰亡的现实的东西,所以黑格尔的“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9、信仰是一种持久的欲望,它跟其他欲望一样,都有着阴暗的一面。从本质来说,信仰是具有排他性的。坚信某种观点的人会认为这种观点是唯一的真理,其他的都是外道、杂说;信仰某种宗教的人会认为这种宗教的教义是唯一通向天国的路。所以费尔巴哈说:

10、在黑格尔的观念中,哲学发展的历史秩序也同时是思想展开的逻辑秩序。在历史上,哲学家提出了一个核心概念,推动哲学向前发展,这就相当于哲学思想中的一个环节。后面的哲学家也是如此。最后,这些概念作为精神运动的过程同时构建起了哲学思想的体系。

11、“信仰使人的愿望从自然理性之桎梏中解放出来;信仰允诺了本性与理性所不允的事情;信仰使人福乐,因为,它满足了人的最主观的愿望。”

12、可是虚荣的信仰怎么能容得下怀疑呢?信者总是自以为优越于不信者,就像仆人在自己主人的显赫中感到自豪一样,信徒在上帝、脑残粉在偶像的形象中得到了虚幻的荣誉感,并且不准任何人对这个虚幻的形象提出质疑——对于信仰来说,怀疑乃是最大的敌人!

13、黑格尔的哲学思想,逻辑合理,充满生气,立论新奇,论述动人。他研讨每个命题,完全按照太极图的正、反、和的三维形式,采用三段式解读法。他的哲学总是分三大部分,每部分论述三大命题,每个命题分三个论点,每个论点又分出三个步骤来进献解明。在解读和运用老子“三生万物”的方法论中,黑格尔可以说是在西方哲学领域中将它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人物。

14、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期:哲学就是哲学史

15、对于启蒙学者尊重的孔子及其学说,黑格尔投以鄙薄的态度。他说:“孔子的教训在莱布尼兹的时代曾轰动一时”,但实际上,在孔子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孔子所讲的只是道德常识,“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儒家经典《论语》也没有多大价值。从内容上看,孔子要求臣对君、子对父以及兄弟之间尽义务,“这种义务的实际只是形式的,不是自由的内心的情感,不是主观的自由”。从表达形式上看,《论语》充满警句箴言,反复申述,“毫无出色之点”。黑格尔甚至说:“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

16、黑格尔同历来其他曾抱有稍类似的形而上学观点的人有两点区别。一点是强调逻辑:实在的本性从它必须不自相矛盾这个唯一的考虑就能推演出来。另一个(与第一点密切相关的)区别特征是称作辩证法的三元运动。他的最重要的著作是两部《逻辑学》(Logic),要想正确理解他对其它问题的见解的依据,这两部书不可不懂。逻辑照黑格尔的理解,他明确地说和形而上学是一回事;那是一种跟普通所说的逻辑完全不同的东西。

17、听黑格尔版本的《西方哲学史》,原价900元,四月读书月福利价只要299元!

18、黑格尔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也就是说,哲学是文化的灵光,没有哲学,整个文化庙堂缺少了应有的神圣。

19、黑格尔说:“同一句格言,在一个饱经风霜、备受煎熬的老人嘴里说出来,和在一个天真可爱、未谙世事的孩子嘴里说出来,含义是根本不同的。”“老的那些宗教真理,虽然小孩也会讲,可是对于老人说,这些宗教真理包含着他全部生活的意义。即使这些小孩也懂得这些宗教真理的内容,可是对他来说,在这个宗教真理之外,还存在着全部生活和整个世界。”这意味着,哲学不仅涉及理性,还蕴涵着极其深刻的生活体验。要融入哲学世界,就不能和生活脱节。

20、宗教信仰是什么呢?费尔巴哈说:“信仰不外意味着坚定不移地确信主观的东西——跟限制、也即跟本性与理性相对抗的主观的东西。”简单的说,信仰就是对某种主观的东西无条件的确信,这种确信是排斥理性的。

21、黑格尔的哲学建树基于他对自己的清醒认识,他说:“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无知者是最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

22、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0期:从赫拉克利特到得谟克里特

23、在这种场合,从经验观点看来,这人没有由于当了舅舅而受到任何影响;如果我们把“质”字理解为撇开他与其他人和物的关系,为描述他本身而必需的某种东西,那么这人毫不具有以前所没有的质。主语、谓语逻辑能够避免这种困难的唯一方法就是讲,这事实不单只是舅舅的性质,也不单只是外甥的性质,而是舅甥所成的全体的性质。因为除“全体”而外一切东西都和外部事物有种种关系,可见关于个别的事物无法谈任何完全真的事,事实上唯有“全体”才是实在的。这点从下述事实可以比较直接地推出来:“甲和乙是两个”不是主语谓语命题,因此基于传统逻辑来说,不会有这种命题。所以世界上不存在两个事物,因此唯独看作统一体的“全体”是实在的。

24、他的这一哲学思想就是指如何宽厚待人,如何培养人的自信心和如何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是人际沟通,它存在于一般的人际关系中,如朋友关系、亲缘关系、分工合作关系,或竞争、压制、相互支持关系等。

25、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5期:东方哲学

26、黑格尔的整体观和伟大的历史感,均体现在这部意识发展史中。《精神现象学》作为人的意识发展诸阶段的缩影,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个体发展及人类社会发展两个方面的历史辩证法。

27、  在“逻辑哲学”中以唯心主义方式,把质量互变、对立统否定之否定作为思维的规律加以阐明。这些辩证思想是黑格尔哲学的精粹。

28、大学的生活使费尔巴哈感到愉悦,他在精神上同亚里士多德、斯宾诺莎、康德与黑格尔交上了朋友,决定放弃普通神学,转向黑格尔的思辨哲学。1826年他写道:

29、黑格尔说:“全部哲学史这样就成了一个战场,堆满着死人的骨骼。”在黑格尔看来,哲学总在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中发展。否定与否定之否定构成了整个思想发展史,也构成了整个哲学。新时代的哲学必然要通过对旧时代哲学的批判而获得统治地位,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厮杀的战场”。整部哲学史充满着哲学家们互相批判、互相推翻、互相取代的斗争。

30、黑格尔说:“花朵开放的时候花蕾便消逝,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掉了;同时地,当结果的时候,花朵又被解释为植物的一种虚假的存在形式,而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出现而代替花朵的。这些形式彼此不相同,并且互相排斥,互不相容。

31、这段话解释了,黑格尔为什么认为东方没有真正的哲学,哲学在希腊开端,并在德国完成。当然,黑格尔的这段论述很可能包含着偏见和自负。 

32、这三大理论也是一个正反合的逻辑关系,量变质变的规律是事物内部的规律,而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是事物发展规律,而这三大规律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其余两个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展开的形式。

33、前面我们聊了,辩证法的核心是“正反合”,也就是“正题、反题和合题”,世界是在对立统量变质变和否定之否定中不断螺旋上升发展的,这是一个“正反合”的三元运动过程。

34、“信仰限制、约束人;它使人丧失了恰如其分地来评价别的跟自己区别开来的东西的那种自由与能力。信仰拘泥于自己。”

35、为什么罗素可以这么全面地否定黑格尔的思想呢,而其实罗素早年还是黑格尔思想的崇拜者和追随者,为什么后来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呢。我们从黑格尔的辩证法说起。

36、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5期:柏拉图(下)

37、黑格尔不把东方的哲学归进他的哲学史。这意味着东方的哲学不符合黑格尔对于哲学的定义。那么,黑格尔具体如何看待哲学呢? 

38、但是,它们的流动性却使它们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环节,它们在有机统一体中不但不互相抵触,而且彼此都同样是必要的,而正是这种必要性才构成整体的生命。”哲学发展就是从花蕾状态到花朵状态,再到结果状态,这个过程中,各种观点相互容纳、否定、推进。

39、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8期:亚里士多德(下)

40、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7期:古希腊哲学之伊奥尼亚学派

41、黑格尔说,思想必须独立,必须达到自由的意识,从而能把握住绝对的理念,能使存在者以普遍的方式被把握或思想。这种普遍的规定,这种自己建立自己的思想,是哲学的起始。

42、路德维希·费尔巴哈生于1804年7月28日,关于他的事迹,我们知之甚少;关于他的哲学,许多人更是一无所知。当人们都认为黑格尔的哲学是最完备、最后的哲学时,费尔巴哈打破了这种迷信,他说“黑格尔的哲学实际上是一种一定的、特殊的哲学”——这种哲学就是思辨哲学。

43、这样的逻辑有什么根本的问题呢?黑格尔的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对立统量变质变和否定之否定。而核心是“对立统一”,因为黑格尔思想太注重“对立统一”了,或者说太注重事物的“矛盾”了,“矛盾”并不等于“不同”,比如“对和错”是相互对立的,但“对”和“没有错”,它们就并非是对立的,而只是“不同”。

44、黑格尔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哲学中提出了辩证发展的理论。他的发展和变化的学说对于辩证法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整个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就是说,是在不断的地运动着,变化着,发展着和改造着的。同时过程内部的矛盾是事物自身运动和发展的源泉。黑格尔把辩证法应用到关于概念,判断的学说上,应用到认识的逻辑上。

45、黑格尔说:“同一句格言,在一个饱经风霜、备受煎熬的老人嘴里说出来,和在一个天真可爱、未谙世事的孩子嘴里说出来,含义是根本不同的。”“老的那些宗教真理,虽然小孩也会讲,可是对于老人说,这些宗教真理包含着他全部生活的意义。即使这些小孩也懂得这些宗教真理的内容,可是对他来说,在这个宗教真理之外,还存在着全部生活和整个世界。”这意味着,哲学不仅涉及理性,还蕴涵着极其深刻的生活体验。要融入哲学世界,就不能和生活脱节。

46、第黑格尔所说的“现实”的这种属性,仅仅属于那同时是必然东西.在黑格尔看来,决不是一切现存的都无条件地是现实的,其中只有具有必然性即符合规律性的东西,才真正是现实的.因而也是合理的东西.

47、原来“思辨哲学”只是神学的伪装,它是为了调和理性与信仰的矛盾。当启蒙运动在法国打破教会的权威后,神学便流离失所,直至从德国图宾根神学院毕业的谢林与黑格尔出现后,它才找到了自己的避难所。黑格尔与谢林用伪装的神学来冒充哲学,说真正的哲学就是思辨哲学。为了坚持唯物主义,费尔巴哈认为有必要撕开思辨哲学的伪装,对哲学进行改革,把哲学的对象从逻辑、天国移回人间,重新强调人的价值。在《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中,他认为这种新哲学就是人本学。人才是哲学研究的对象,而且一切形而上学、逻辑学、批判哲学等都可以化为人学,甚至连宗教都是关于人的学问——神学无非就是人的心理、病理学,他的代表作《基督教的本质》完成了这个任务。

48、黑格尔的哲学史充满鲜明的个性,充满振奋人心的力量。许多哲学史著作中那些貌似全面客观中立的哲学知识的罗列,扼杀了哲学本身。

49、宗教不是什么东西,它只是我们意识的一面镜子,所谓的神学不过是歪曲了的心理学而已。

50、在黑格尔看来,如果一个陈述为真,另一个就必然为假,那么这两个陈述就是矛盾的,反之亦然。但两个相反的陈述完全可能均为假,尽管它们不可能都为真。比如好人和坏人是二元对立的,但几乎所有人,都并非好人,也并非坏人,也就是说,除了好人和坏人之外,大部分人并非这两种绝对的对立,而是不好不坏的人,或者不坏也不好的人。

51、青年黑格尔派 是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哲学解体过程中产生的激进派。亦称黑格尔左派。活动中心在柏林。主要成员有:D.F.施特劳斯(1808~1874)、B.鲍威尔(1809-1882)、E.鲍威尔、A.卢格、K.F.科本(1808~1863)、A.鲁滕堡(1808~1869)、E.梅因 (1812~1870)、M.赫斯、M.施蒂纳等,L.费尔巴哈(1804年7月28日-1872年4月13日),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曾参加过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

52、黑格尔的思想,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3、18世纪的一些启蒙学者在中国文化中最推崇的是中国伦理精神,黑格尔最着力反对的也是中国伦理精神。在他的眼里,中国的伦理道德甚至还没有被提升到“精神 ”的层次。“伦理”在黑格尔哲学中范围很广,不但包括道德,家庭、社会、国家、法律等,也属于“伦理”范畴。他对中国伦理的评价是:“凡属于‘精神’的一切——在实际上和理论上,绝对没有束缚的伦常、道德、情绪,内在的‘宗教’、‘科学’和真正的‘艺术’,一概都离他们很远。” 黑格尔如是说的依据是,中国的伦理没有“主体性”因素,没有自由的精神。

54、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4期:经院哲学的基本主题

55、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对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56、理性是人的思维能力,意志是人的欲望,心使人拥有爱。人活着,无时不在思考求知,无刻不想要随心所欲,始终渴望爱与被爱。但现实的社会生活窒息了这三种意识。无休止的肉体劳作剥夺了人们思考的时间,物质的困乏令人感到四处受阻,仇恨和嫉妒阻断人们之间的爱与被爱。

57、费尔巴哈说“信仰是爱的反面”,确实如此,爱、道德是与理性一体的,而信仰从来就是排斥它们。发明地狱的是信仰,而不是爱和理性。对爱来说,地狱太过恐怖;对理性来说,地狱又太过荒谬;对道德来说地狱是一种残忍。而在信徒看来,地狱却是必须的,如果没有地狱,用什么来责罚不信者和作恶者呢?所以有信仰的人多是有野心的独夫,必然要迫害他人。

58、其实稍微了解黑格尔哲学都能看到,黑格尔哲学里面“3”这个数字非常重要,一切事物似乎都以“3”出现,比如黑格尔把“绝对精神”自我发展分成3个大阶段:逻辑阶段、自然阶段、精神阶段;逻辑阶段又分为三个阶段: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等等。为什么黑格尔这么注重“3”呢而仅仅因为辩证法包含正题、反题、合题的3个阶段。

59、黑格尔的《逻辑学》三大理论: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三个辩证法规律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这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阐述出来的,恩格斯则将它从《逻辑学》中总结和提炼出来,从而使辩证法的规律变得更加清晰了。辩证法规律揭示的全是极限本质之间的联系,是抽象程度最高的产物。

60、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5期:柏拉图(上)

61、共30次,每周一次,时间定为每周日下午16:00-18:00,2019年9月1日正式开课。

62、https://mp.weixin.qq.com/s/n9cRbuA_R-xoYQnNHnj_UQ

63、一次性打包购买,原价900元,特价299元(送:全部30次高保真音频),单次收费30元。

64、黑格尔说:“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它不是在旭日东升的时候,在蓝天里翱翔,而是在薄暮降临时才悄然起飞。”“密涅瓦”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栖落在她肩上的猫头鹰是思想和理性的象征。猫头鹰不选择在蓝天里翱翔,而是在薄暮时降临,恰恰说明人的思想和理性总是自甘孤独、意味深沉的。黑格尔还说:“时代的艰苦使人对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的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活动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这种活动毫无疑问就是指哲学思考。

65、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2期:智者派

66、举几个黑格尔的辩证方法的实例,也许可以使这方法容易理解一些。他在他的逻辑的议论开头先假定“绝对是纯有”;我们假定它就是纯有,而不加给它任何质。但是不具有任何质的纯有是无;于是我们达到反题:“绝对即是无”。从这种正题和反题转入合题:“有”与“非有”的合一是“变易”,所以说“绝对是变易”。这当然也不行,因为变易必得有什么东西变易。这样,我们对“实在”的见解通过不断改正以前的错误而发展,所有这些错误都是由于把有限的或有界限的某物当成好像可以是全体,从这种不适当的抽象化产生的。“有限物的界限不单是从外界来的;它自身的本性就是它被扬弃的原因,它借本身的作用转变成它的对立面。”

67、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自由的表现就在于拥有合乎正义的法律,在于用伦理和法律的客观规定,取代自然的特性和主观的任性。这种客观的规定,“为全体所尊重,通行有效于全体,并且为全体所承认”。

68、思辨哲学始于斯宾诺莎,谢林是它的复兴者,黑格尔则是它的完成者。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将东方的孔子、老子、易经和佛陀的思想逐出哲学之外;又把西塞罗、奥勒留的思想称为“通俗哲学”,对十八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也是一笔带过,认为它们都不够格被称为“哲学”。黑格尔认为真正的“哲学”是关于思维和绝对的科学,也就是“思辨哲学”。从那时起,人们就认为只有黑格尔说的那种理论才是哲学,其他的东西则不值一提。在这种背景下,费尔巴哈出现了。

69、现实的自由也与自由的意识相联系着。只有当个人自知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具有普遍性、具有本质性也具有无限价值的时候,现实的自由才会开始。

70、“在东方只有一个人是自由的,在希腊只有少数人自由,在日耳曼人的生活里,我们可以说,所有的人皆自由,这就是人作为人是自由的。”

71、西方自古以来强调能动性的哲学家不少,喜欢用火来打比方的也不少,他的能动性与其他哲学家都不同,他强调的是把它纳入纯粹理性和逻辑化,把能动性逻辑化。

72、黑格尔左派,有时也被称为“青年黑格尔派”,他们继承黑格尔学说中的革命成分,主张无神论,在政治领域主张自由民主,其中包括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和年轻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

73、这个实例或许也可以用来说明辩证法,辩证法是由正题、反题与合题组成的。首先我们说:“实在是舅舅”。这是“正题”。但是存在舅舅就暗含着存在外甥。既然除“绝对”而外任何东西都不真存在,而我们当前又保证存在外甥,所以我们不得不断言“绝对是外甥”。这是“反题”。但是这和“绝对”是舅舅的看法有同样的缺陷;于是我们被迫采取这个看法:“绝对”是舅舅和外甥构成的全体。这是“合题”。但是这个合题仍旧不圆满,因为一个人必须有个姊妹作外甥的母亲,他才能当舅舅。因此,我们被迫扩大我们的宇宙,把姊妹连姊夫或妹夫都包括进去。据主张,照这种方式,仅凭逻辑力量就能不停地驱使我们从有关“绝对”提出的任何谓语达到辩证法的最后结论,那叫作“绝对理念”。在整个这过程当中,有一个基础假定,即任何事物若不是关于整体“实在”的,就不可能实际正确。

74、黑格尔在其哲学体系中,既充分吸收了古代西方的哲学思想,也明显地表现出他受到中国道学思想的巨大影响。他在《哲学史讲演录》中,对孔子、孟子讲得很简略,一笔带过;但是对《周易》,——尤其是对道家的老子,的确很重视,并且用专门的章节特别讨论了《老子》中的“道”和“无”。

75、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普遍的理念。而理念是内在的根本,是无所不包的和永恒不变的。“揭示出理念各种形态的推演和各种范畴在思想中的、被认识了的必然性,这就是哲学自身的课题和任务。”

76、比如我们认识,在整体上也一个三元运动的过程,认识最开始的阶段是感官知觉,感官知觉只是对客体的意识。接下来是感觉的质疑、思考和评判,此时的认识进入到主体的阶段。最后过渡到认识的阶段,此时主体、客体不再有什么分别。最高的认识必须是“绝对”所具有的认识。“绝对”意味着“全部”,由此在它之外就再没有别的任何事物需要认识了。

77、在这个意义上,黑格尔的那些偏见、盲点、矛盾和疏忽之处,对于我们而言,才弥足珍贵。哲学思考不需要提供唯一正确的答案,却必须具有激发我们冒险穿越思想丛林的勇气。

78、可是永恒的东西是超自然的和反自然的,因此信仰的对象必然要超出常规、不受现实规律的束缚——必然是奇迹。在所有的宗教中,神都能够创造反自然的奇迹:基督可以死而复生,佛陀可以躲过六道轮回,道祖能够羽化登仙等等。信徒们从来不会去迷信合理的东西,他们只愿意膜拜反常的奇迹,而这种奇迹其实源自于他们内心中的幻想。信徒渴望脱离现实的束缚、挣脱自然的规律——如果上帝是有死的,谁还会去信仰他呢?如果上帝无法让信徒觉得能够摆脱现实的枷锁,那么上帝就毫无意义。

79、自由意味着意志具有普遍性。只能欲求特殊的对象,比如只有我能这样做、别人不能这样做,这不是自由的表现。

80、在批判宗教的过程中,费尔巴哈逐渐对黑格尔哲学(思辨哲学)产生了怀疑,1939年出版的《黑格尔哲学批判》标志着从怀疑走向了决裂。费尔巴哈用唯物主义的方法,揭露了黑格尔哲学的本质,他说“思辨哲学的秘密则是神学——思辨神学”,认为黑格尔的哲学实际上就是理性化、现代化了的神学。黑格尔的《哲学全书》结构为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实际上对应的就是天国——自然界——人。基督徒用信仰来解释上帝,黑格尔则把上帝化成了理性,因此费尔巴哈说:

81、黑格尔反对将哲学视为获得真理的唯一途径,他认为这种错误观念无异于主张“在没有学会游泳以前勿先下水游泳”,就像“在没有知道食物的化学的、植物学的或动物学的性质以前,我们就不能饮食;而且要等到我们完成了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之后,才能进行消化。”不懂哲学的人也一样会思考,只是说哲学会让人更明智地思考。

82、因此,哲学就是哲学史。哲学史上的概念,看起来是在历史长河中依次出现的,但它们同时也是一个逻辑严密的哲学体系在时间中的展开。

83、  其哲学体系是客观唯心主义,把整个世界看成是绝对观念的表现和发展。他的“绝对观念”实际上就是上帝的别称。

84、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期:哲学与科学和宗教的关系

85、英国这么的哲学家罗素,毫不隐晦地直接说:黑格尔的哲学几乎都是错的。

86、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9期:斯多葛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

87、应该承认,哲学思想是指导新闻传播活动的最基本的思维基础,而新闻传播思想是在此基础上开始并且掺和着许多现实因素而形成的对新闻传播活动最根本、最直接的指导思想。

88、黑格尔辨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是,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矛盾是这个发展过程的内在源泉和根本动力,量变和质变是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则是这个发展过程的基本轨迹。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文雅有内涵的对联(唯美精选39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