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阿珂个性网 > 说说短语 > >正文

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唯美精选74句)

发布时间:2023-09-21 10:22:41 admin 阅读:59

导读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 1、从《传习录》来看,阳明在论及知行关系时,反复强调“知行本体,原来如此”。他有时又将“知行本体”称为“知行之体”“知行体段”。“知行本体”包含两层...

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

1、从《传习录》来看,阳明在论及知行关系时,反复强调“知行本体,原来如此”。他有时又将“知行本体”称为“知行之体”“知行体段”。“知行本体”包含两层意思。第“知行如何分得开?此便是知行的本体”。这里的“本体”,就是本来面貌的意思,“知行本体”也就是指知与行互相联系、互相包含、本来一体;知行分离,也就背离了知行的本来意义、违背了知行本体。第“‘知行’二字亦是就用功上说;若是知行本体,即是良知良能”。这里的“知行本体”,是指“良知良能”。“良知良能”是孟子的说法,是指无需经过后天的学习、先天具有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能力,实际上也就是本心,就是“心即理”之心,或者叫“心之本体”。二者相较,后一种“知行本体”的含义无疑更为根本。只有理解了“知行本体”的两层含义,尤其是后一层含义后,才能真正理解阳明的“知行合一”。

2、阳明四十二岁时,曾在浙江与日本禅僧了庵桂悟会晤。桂悟东归,日本始知有阳明心学。明万历年间,阳明著作就传入了日本,被称为江户儒学鼻祖的藤原惺窝就读过《阳明文录》。十六世纪中期,中江藤树最先在日本传播阳明心学,被称为日本阳明心学的“元祖”。中江藤树之后,出现了三轮执斋、佐藤一斋、大盐平八郎等阳明心学大师。三轮最先注解了《传习录》,这个注解本甚至早于中国本土。佐藤提出朱陆(王)会同的理论,从而使得日本阳明心学成为幕府之学,具有官方地位。大盐则将张载太虚说与阳明心学结合起来,发展了阳明心学,他本人甚至在阳明心学的鼓舞下,领导了大阪农民和都市贫民的起义,虽因失败而自杀,却发出了倒幕运动的信号。稍后的维新志士如梁川星岩、西乡隆盛、吉田松阴等,都是阳明心学的信徒。他们以阳明心学为团结下层武士、平民的纽带和行为动力,开展倒幕和维新运动。阳明心学深刻影响了明治维新,已经是国际学界的共识。冈田武彦先生甚至认为,中国阳明心学在明亡以后,“遭到空前激烈的非难”,“然而在日本,阳明学则得到了彻底的发展”。

3、    关于致良知,他说“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然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理。即心之良知更无障碍,得以充塞流行,便是致其知,知致则意诚。”

4、    本次课程将通过解读《传习录》,来阐述了知行合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意之所在即是物、格物是诚意的功夫等观点,强调圣人之学为身心之学,要领在于体悟实行,切不可把它当作纯知识,仅仅讲论于口耳之间。

5、“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6、王守仁,浙江余姚人,明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两个半圣人之一。他龙场悟道开创了中华文明史上一门伟大的哲学——心学。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其基本理论命题由“心即理”“万物一体”“知行合一”“致良知”四部分组成。“天泉证道”又提出“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深刻体现了心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图1)。阳明心学是一门实践哲学,王阳明的事功以及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其突出的实践性证明,它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巨大,如被誉为“同治中兴名臣”的曾国藩一生都崇拜王阳明、效法王阳明,孙中山、蒋介石、杨昌济和毛泽东等也都十分看重阳明心学。

7、通过最近与新三板书友会同学一起读白立新老师的《阳明心学的管理智慧》为原点,不断拓展延伸学习阳明心学,逐渐理解到“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人生起起伏伏很正常,在这起起伏伏的人生过程中,需要有自己的信念,需要在起起伏伏中不断让自己进步,最终过上自己想要的那种生活,记得有人说过“最成功的的人生莫过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这一生”。即使现在感觉自己还没有找到或者确定自己的人生度过方式,我们也需要继续探寻,沿着阳明心学的精髓寻找人生真谛。因为王阳明心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不单单是学问,还是实践;它不是鸡汤,只用来安慰人心,还鼓励大家要勇于实践,勇于担当。所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对中国的文学和教育工作都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叶圣陶先生为人敦厚,品行高尚,著名诗人臧克家曾这样评价过他:“‘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代表作有《倪焕之》《稻草人》等。

9、   学习“阳明心学”进一步感知“致良知”,参与“阳明心学传习班”学习,深入了解“阳明心学”的精髓所在,发现阳明心学的精奥,提高个人觉悟,正确认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心学文化的深层次意义,发现更多人生智慧,福慧人生! (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

10、《王阳明详注集评》是中国哲学宗师陈荣捷先生数十年的心血力作,是公认的全面详尽权威的《传习录》版本。

11、思想从来都是旧的,只有思潮和观点是新的。智慧不是自己生长出来的,而是对古典思想的传承。公元前5世纪,世界上有四个伟大的民族,为人类打开了四种思想和智慧的境界:一个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提供了孔子和老子;一个是古希腊,提供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差不多同时,古代印度提供了释迦牟尼;古代以色列也在这段时间提供了犹太教最初的一批先知人物,他们共同打开了东方犹太思想的境界。人类的思想和智慧就是这四种境界。

12、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需要凝聚一批拥有文化情怀、致力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追寻良知社会践行的企业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为此,第二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企业家专场邀请了中国企业界从事媒体、食品、医药、教育、养老、地产、服装等行业的集团一把手从“事上磨、动中静、求诸己”的角度分享在企业践行中的心境变化、义利权衡、责任担当。

13、平宸濠之乱次年,正德十六年(1521),王阳明于江西南昌首次向世人提揭“致良知”说。因此,心学又被称为“致良知”之学。王阳明在给高足邹谦之的信中说:“近来信得致良知三字,真圣门正法眼藏。往年尚疑未尽,今自多事以来,只此良知无不具足,譬之操舟得舵,平澜浅濑,无不如意,虽遇颠风逆浪,舵柄在手,可免没溺之患矣。”

14、日本NHK电视台再播“731”纪录片,揭露日军罪行

15、▲复旦大学EMBA2006级校友企业汇得科技今日挂牌上交所

16、《规划师》杂志社                  

17、孟子所讲的“心”,指的是人性,“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孔子学说的核心概念是“仁”,但孔子没有进一步阐发“仁”的根据在哪里。是孟子阐发了,他认为,仁就根源于我们的心,人本来就有善端,所以孟子说,人性本善。

18、其次,阳明所讲的良知,又指“随时知是知非”的道德认知与判断能力,是一个贯通体用的概念。关于这一点,《传习录》中有多处体现:

19、《传习录:叶圣陶校注版》为语言大师叶圣陶先生精心校注本,是现代人学习、研究《传习录》的上选读本。

20、正是因为阳明心学蕴含着“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至上智慧,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终结中国两千年帝制的孙中山、戊戌变法及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梁启超、推动日本明治维新的功臣伊藤博文等人,均对《传习录》推崇备至。已故国学大师钱穆更是将该书列为“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之一。

21、心学就是心即理。王阳明的心学,是对朱熹等人的理学的一种拨乱反正。王阳明认为,天理就存在于人的心中,所以,你要格物致知,你不应该骑驴找驴,不要到别处寻找了,你只要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去找就行了。因为,理就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22、在王阳明看来,致良知是人抵达自在无碍之境的法门。佛教的自在法门好比无舵之舟,不逆风浪,随风顺水,故可得自在无碍;心学的致良知好比有舵之舟,则可乘风破浪,抵达彼岸,亦可谓自在。

23、(规划师论坛4)国土空间规划时代城乡规划学科建设的思考

24、心是宇宙,宇宙便无边无际。心之所达,理随心至。心离开了理,便无法存在。理离开心,理便无所依托。深刻的体会“心即理”,心与理关系是心学入门的基础。心就是心,理就是理。扩展资料王阳明心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25、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要做到良心安定,致良知。

26、《传习录》分上、中、下三卷,上卷的语录是王阳明本人审阅过的内容;中卷是王阳明的亲笔书信,是其晚年著述;下卷的语录虽然没有经过王阳明本人审阅,但具体地叙述了王阳明晚年的学术思想。因此,本书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集中反映了阳明心学的精髓。书中提出和阐释了心学的很多核心命题,如“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等。可以说,了解王阳明必读《传习录》,了解阳明心学更要读《传习录》。

27、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再有恐惧。恐惧来自我们的得失考虑。一旦没有了得失考虑,我们就能在心中自己建立一套标准,就看一件事情能否让良知呈现。如果能,去做就对了。

28、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是说,对于艺术的欣赏,只对具有审美能力的主体来说才有意义。可见,阳明的“心外无物”并不是针对外界事物是否独立于“吾心”而存在这类问题而发的,而是与他对“物”的特殊规定以及他的整个思想系统密切关联着的。阳明讨论的是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非存在本身。存在是客观的,但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则由人来赋予,如果离开了心,那就是没有意义的世界,不是这个世界不存在,而只是僵死的存在。这是“心外无物”的根本意义,也是心学体系中心物之间的根本关系。

29、既然只有“心即理”之心才是“知行本体”,那么,被物欲私欲所蒙蔽和隔断的心当然不是“知行本体”。所以,阳明强调要“复那本体”,不可使此本体“被私欲隔断”。“我今说个知行合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凡是“知行本体”所发出来知,则必能行,这就叫“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不善的念”不仅不是“知行本体”所发,反而遮蔽和隔断了“知行本体”,只有将此不善的恶念彻底根除,才能“复那本体”,使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互相吻合,从而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这是知行合一的本体论含义,也是根本含义。人有欲念是正常的,但是我们要用道德理性去克服自己的心魔,克服声色犬马的欲念。他深知“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要防患于未然,要从人的一点恶念处入手,不使邪念进入现实中为非作歹。

30、知行之所以能够合在于人自身就有“知行本体”。这个“知行本体”,既是“心即理”之心,也是“良知良能”。一方面,“心即理”表明此“知行本体”自身即为立法原则,赋予了事物以道德秩序与准则,所以要认识这个道理、要行这个道理,无需“外心以求理”,只需“求理于吾心”,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行统合于人的本心。另一方面,“良知良能”表明此“知行本体”本身还是道德认知原则与践履原则,“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见到小孩子要掉进井里了,人当下即起恻隐之心,当下即去援手相救,这就是“本心”的自然显露和发用,就如同见漂亮的事物产生倾慕,闻到恶臭时自然感觉厌恶一样,不需要掺杂刻意的思索,也不需要在思索之后再有意识地采取某种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讲,知和行之间也没有丝毫的间隔。这是道德的直觉、正义的冲动。正因为人有这样一个“心之理”的心,或者“良知良能”作为人的知、行活动的根本依据,也就是“知行本体”,所以阳明才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可见,知和行是一而二而一的。

31、《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宗师王阳明的论学语录和书信集,集中体现了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是了解阳明心学最经典的入门必读书。

32、正是在兼具“心即理”和“知行合一”的基础上,阳明将良知视作是天地之心、宇宙之心。良知赋予了天地鬼神万物以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价值意义的创造本源和主宰力量,具有绝对性和根源性。人有此良知,就可以和天地宇宙会通,可以充当宇宙天地之心,从而肩负起协理宇宙天地万物的责任。正因为良知如此重要,所以阳明断定:“‘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33、从小立志做圣人的王阳明,以圣贤为目标,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心怀天下,文武兼修。王阳明兴趣广泛,象棋,箭术,刀枪棍棒,排兵布阵,书法,诗词歌赋,道家养生之术...

34、论坛邀请秉承良知,真学实修的传统文化领域创业者分享创业故事与感悟。作为中华文化的当代传承人,他们在实践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路,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将中式生活美学的体验融于生活。本次论坛内容以中式生活美学在当代的传播、教育、应用为主线,除邀请优秀文化创业者进行主题演讲,论坛还邀请传统文化领域的资深学者、知名教育专家、热爱传统文化的企业家参与其中,与文化创业者进行深度对话。论坛旨在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为传统文化领域的创业者寻求发展与合作机遇。希望以中式生活美学的展示,彰显文化自信;以君子之美德,大夫之精神的弘扬,引导新时代中国人拥有明礼义、知廉耻的爱美之心。

35、王阳明在《传习录》这样说道:“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而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也就是说,圣人之心,视天地万物为一体,在圣人眼中,芸芸众生没有什么内外之分、远近之别,众人都是他的兄弟、子女那样的至亲,希望他们全都平安无事、颐养天年,并且能够加以教化、养育,以顺遂圣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德、宏愿。我们说,既然能“致”得如此“良知”,自然会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胸怀黎庶、悲悯众生的圣贤家国情怀,正所谓“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传习录》),也就是知行合一。

36、是说,“天理”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人们应该“知行合一”地去提高内心的修养和智识,去除自己的私欲与杂念,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运行,即所谓的“致良知”。在王阳明的设想中,每个人只要回归到自己的内心,唤起最本初的良知,那么人人皆可为圣,社会大治也就能够实现了。

37、一位盲眼少年,一家寄物商店,无数份奇迹与感动

38、“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9、王阳明心学继承了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40、   《阳明心学传习班》学制为二年,学习费用为8万/人。

41、王阳明先生立德、立功、立言,是现代人眼里真正的成功人士。了解了王阳明先生的人生经历和阳明心学的发展历程之后逐渐明白: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修行,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现在网络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话说:道理都懂,但就是过不好这一生。很多人拿这句话自我安慰,仍然是过着和以前一样的生活。之所以明白那些成功的道理,但却很难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做到知行合一。没有做到知行合可能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现了问题:

42、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多以传统知行观为指导,知行并进、主客一体,其以“知”的核心为伦理道德,强调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并躬行践履,注重城市规划与传统国家治理的内在关系,并将特定伦理和道德原则物化于城市建设实践中,通过空间环境的营造规训民众行为。西方现代城市规划被视为一项科学技术活动,强调价值无涉和价值中立,缺乏人伦思考。近代以来,中国城市规划由于深受西方理论的影响,才导致当前的知行脱节。因此,规划学科发展急需转变思维范式,重塑规划价值导向。

43、陈荣捷先生参考中、日十余种《传习录》版本,三十余种《传习录》注评版本,择其精彩者结集。注中有词必释,有名必究。引据典故,悉溯其源。对于从前诸家注评,陈先生以学术的客观立场兼容并收,对于阳明之言有所发明或修正的,宁多毋少;对于只是表扬或者只是重述阳明之意的,则宁少毋多。此外,从日本阳明学家佐藤一斋的注评版本中增补三十七条,从《王文成公全书》抄出四条,又从《年谱》中抄出十条,一共拾遗五十一条,为诸本《传习录》与注评版所未见。所以,《王阳明详注集评》是所有《传习录》版本中内容相当全面的一种。

44、从历史的宏观角度而言,近现代启蒙思想与其指导的政治革命的指向是彻底摧毁旧的秩序,在个体方面则推崇独立、自由和解放。这样的指向和目标与阳明心学之核心有着高度的思想亲缘性。如朱维铮先生曾经研究指出,在接受外来基督教方面,信奉心学的人远较信奉朱学的人为易——由此造成近世以来知识分子均不约而同地走上心学道路。也正因为如此,所以阳明心学在现代思想中,具有往日不可比拟的崇高地位。如现代新儒家之代表人物之一牟宗三就将阳明立为“正宗”,而历来被视为“正宗”的朱子则被降为“别子”。这一说法本身完全出于思想的建构而非历史的事实。毫无疑问,这与牟宗三所在的现代新儒家群体所采取的现代自由民主立场互为因果。所以他们不惜罔顾历史事实而纯从“思想”的角度对儒家圣人重排位次。这样的思想渊源有自,它在新文化运动中较为普遍流行,如梁任公先生就认为王阳明的思想“接近原始儒家,比程朱好”。

45、再来讲讲“致良知”,这里的“致”是动词。良知不能空谈,而是从做事当中来。王阳明晚年最强调“事上磨练”,要在做事情当中提升自己的生命情感境界,让本真的生命情感在做事中得到实现。没有行动,不去做事,“致良知”就无从谈起。

46、“心学”二字容易让人望文生义,误以为是禅学之流,或者是唯心主义哲学。几百年来它的确也是这么被误解的。但只要我们读一读《传习录》里王阳明对“知行合一”的解读,就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知行合一”的中心是“行”而非“知”。王阳明认为,“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必然是要落到行动上的。

47、阳明心学的诞生本身就标志着国家治理的危机。明朝发展到阳明所处的明代中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均处于严重的危机状态,用阳明的话来说就是,“今天下波颓风靡,为日已久,何异于病革临绝之时!”这样的情况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宏观方面国家秩序的危机;二是微观方面个体的危机。

48、论坛邀请三智教育文化战略研究院院长、原北京大学战略与品牌文化研究所所长王继华等资深的专家学者,教育(厅)局长、学校校长、书院院长以及从事教育的企业界领袖参会。论坛将全方位、多维度探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落地的路径和方法,既为深化教育改革发思想先声,又为书院取向建规则,更为家庭建设明方向。形成家校共知、共育的生命实践体,为传统文化进校园、进家庭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

49、课程内容:《王阳明的一生》、《阳明心学核心》《中华文化思想流脉》、《大学》、《告谕浰头巢贼》等……

50、此外,高校要将相关专业学生的道德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规划从业者也要不断自学提高自身修养,切实提升自律能力。当前,在西方大搞强势文化和学术壁垒的同时,国人偏离自己的民族文化越来越远。所以,大学教育不能仅仅关注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还要注重立德树人,加强传统文化和职业道德教育,而阳明心学的良知能让道德力量发挥潜能,让正义感在规划实践能力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威力。

51、朝鲜半岛大约在阳明逝世前后就已经了解了阳明心学,有“朝鲜朱子”之誉的李退溪甚至撰写了一部《传习录论辨》,专门驳斥阳明心学。退溪的巨大影响力,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朝鲜阳明心学的发展。但他本人却有很明显的心学倾向,甚至提出了与阳明心学颇为相通的“心即理”命题。17世纪时,郑霞谷潜心研究阳明心学,开创了江华学派,一直流传至今。同时,阳明心学的实用因子也影响到作为民族启蒙思想前兆的实学派学者。实学思潮主要流派的重要学者,如李瀷、朴齐家、丁若鏞等无不受到阳明心学的影响。朝鲜近代实学思潮代表学者朴殷植更是力图通过阳明心学实现“儒教求新”的目的,将当时流行的社会进化论与阳明心学结合起来,开展了名为“大同教”的宗教运动。所以钱明认为,“阳明学乃是朝鲜实学思潮产生的重要哲学基础”。

52、(规划师论坛3)“旧疾”与“新题”: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规划教育探讨

53、企业管理中的阳明心学智慧,不忘初心,致良知。

54、二是,有一定的感受、认知和技能,却没有实践。

55、“万物一体”——提高思想认识,用心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56、对于这经典的四句话有很多种理解和阐释,我比较倾向于接受下面这个说法:“无善无恶心之体”说的是一种世界观;“有善有恶意之动”说的是一种人生观;“知善知恶是良知”说的是一种价值观;“为善去恶是格物”说的是一种方法论。世界观解决我与世界、天地、与自然、与宇宙的关系;人生观就是解决我与我关系;价值观就是我与他人、社会及族群之间的关系。从世界观、人生观到价值观、方法论心学一个庞大、严谨的完善体系就呈现出来了。

57、就前者来说,阳明被贬一事就是一个显著体现。阳明之所以被贬谪,乃因为他上书为戴铣辩护。戴铣身居谏官之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乃其职责之固有要求。但在阳明看来,皇帝因为其言说内容之不当而对之处罚,实则是违背了制度设置的初衷。但皇帝不但不能领会阳明之忠言,相反也对之处罚,听信宦官的谗言而将之贬谪到贵州龙场。由此可以看到,作为维护国家治理的良好秩序本身已经面临坍塌。

58、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59、《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阳明学大师冈田武彦写给大众的最全面、最丰富的王阳明通俗传记,也是最权威、最严谨的心学读本。冈田先生六十八岁提笔撰写此传,九十三岁完成,花费了二十五年的心血。全书皇皇八十余万字,集中日两国阳明学之大成。

60、另外,阳明心学不仅仅在治国理政、军事和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城镇规划建设中也收效明显。例如,王阳明在首任庐陵(今江西吉安)知县时,针对当地频发的火灾问题,通过格物发现街道太窄、房屋太密,房屋之间又无“风火墙”相互阻隔,所以一旦某间房屋着火便会殃及周边。于是,他要求重建房屋时沿街各家退地三尺,拓宽街道;相邻房屋之间,各让地二尺,以断风火,同时要求储水防火。这些措施对庐陵今后防范火灾起到了重要作用。

61、值得注意的是,人与万物虽然都是天地所生,但二者又有所区别。阳明指出:“惟是道理,自有厚薄。比如身是一体,把手足捍头目,岂是偏要薄手足,其道理合如此……《大学》所谓厚薄,是良知上自然的条理。”阳明所言“良知上自然的条理”就是“差等之爱”,亲亲、仁民、爱物,是有差别的。在他看来,人类取用自然资源、食用动植物,这本身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保持着一种生态的平衡。从亲人到他人再到万物,仁爱的表现是越来越疏远的,这并不是说越来越不重要,而是区分方式和层次的不同。阳明主张从工具价值的立场取用生态资源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内在价值。

62、(规划师论坛5)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城乡规划教育思考

63、那么,什么是真的“知”?不是知道而已,而是发自本心地想要追逐,比如,一个人看到一个美好的女子,心向往之,但同时想想算了,不可能,这不是真爱。如果是真爱,一定会追求。追求就是行动,是把理想状态融为一体。真知就是良知,是本真的生命情感,一旦起来了,行动就该开始了。

64、(2)理论反思有待加强。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在这悠久的发展进程中沉淀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独具魅力的文化,产生了儒、释、道、法、墨、风水和心学等各家学说,这些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更是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集中再现,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城市规划。例如,中国传统哲学中“象天法地、师法自然”“昭彰人伦、弘扬礼法”等理念对古代城市方位、中轴、型制和空间规划布局等有着深远影响。现代城市规划从物质空间决定论、理性规划、系统规划到将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理解的发展历程,背后反映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变革。然而,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多为舶来品,根植于本土文化的甚少,工业化初期借鉴、照搬苏联的规划理论和方法,改革开放后主要引入西方规划理念,由于政府和业界多将规划当作一种技术工具,关于深层次规划思想的探讨相对较少,致使中国虽取得举世瞩目的城镇化成就,但未能诞生具有世界影响的规划理论。再者,规划原理专业教材主要内容也多为标准或准则,而准则背后缺乏思想支撑。城市规划建设是难于改变甚至不可逆的,因此很多重大问题要慎于决策,需要提升到哲学的高度来观察和思考。未来国土空间规划的哲学是规划主体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空间发展演变客观规律的理念认识,以及主观思维理论化、系统化的总和,学界应予以重视,当前现代科学技术和系统科学的充实与发展,亦将有助于规划哲学的发展。

65、在刚开始读白老师的《阳明心学的管理智慧》的时候总有点体会不深入的感觉,想法和感受会有一些,但对王阳明这个人是怎么回事?阳明心学是怎么回事?总有点理解不通透的感觉。后来又搜索了一些相关的音频和书籍,主要听了逻辑思维罗振宇的(王阳明的心法),时间大约1小时的音频;后来又看了郦波所著的《五百年来王阳明》,郦波老师通过时间顺序描写王阳明先生的人生经历和阳明心学的发展历程两条主线,来介绍王阳明先生和阳明心学,内容通俗易懂,通过读这本书初步的认识了王阳明先生和阳明心学的大概轮廓。除此之外,还陆续搜索了一些相关的资料,进行辅助学习。这样回过头来再看白立新老师的《阳明心学的管理智慧》就明显感觉比之前有了更多的感悟。

66、阳明的亲身经历也提醒我们,为政之道在于明德、亲民。社会风气不好,主要在于官德不好。阳明在解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时,特别强调在明明德的基础上亲民。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政者要修身以德,以仁德为核心价值,引领和实现政治的正义。官德不仅仅是一种职业道德,更是人的良知在政府事业上的直接运用。为官不讲官德,就是违背良知。进一步说,亲民就是要以民为本,视百姓为骨肉亲人,尊重民心民意,体察民间疾苦。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阳明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将社会教化、社会治理以及具体的行政手段结合起来,治理了很多难治之地,实现了民不骇政、四方咸宁。阳明的为官之道,对于今天加强d员干部修养、化解社会矛盾、转变政府职能等均有借鉴意义。

67、论坛邀请三智教育文化战略研究院院长、原北京大学战略与品牌文化研究所所长王继华等资深的专家学者,教育(厅)局长、学校校长、书院院长以及从事教育的企业界领袖参会。论坛将全方位、多维度探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落地的路径和方法,既为深化教育改革发思想先声,又为书院取向建规则,更为家庭建设明方向。形成家校共知、共育的生命实践体,为传统文化进校园、进家庭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

68、第二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开幕式暨各地分论坛启动仪式

69、来源:贵州日报,作者:王进,贵州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70、明亡以后,清代阳明心学受到打压,但被誉为“同治中兴名臣”的曾国藩,一生都崇拜阳明、效法阳明。近代以来,孙中山、蒋介石、杨昌济、毛泽东等都十分强调阳明心学。孙中山的“知难行易”说就包含有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蒋介石特意把台北的草山改名为阳明山;毛泽东青年时期的导师、后来的岳父杨昌济也是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忠实信徒,在他的影响下,毛泽东认真阅读了《王阳明全集》,还写了一篇题为《心之力》的文章,大致就是按照阳明心学的路子阐述的。

71、从最近读王阳明相关书籍和文章中,主要的感悟总结以下几点:

72、我们浮躁的内心出世安顿,安顿好后再回到这个世界中去生活,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中国几千年的哲学都围绕它展开,如何安排好自己这个最难安排的生命(安生立命),解决方案围绕着一条,把出世和入世加以统一。

73、心学价值观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内圣外王”是儒家理想,即内有圣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注重人格理想与政治理想的结合,而心学不仅注重外在道德准则,更注重内心的良知。“良知”一词源于孟子,人类不虑而知的东西叫良知,比如羞恶之心、恻隐之心。王阳明龙场悟道得出的“心即理”意为“我心之良知即是天理”,因为人心中有能辨别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天地万物之理都在心中,不需外求,符合天理,即符合吾心。“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良知能知是非善恶,“是非”属于智慧,“善恶”属于道德,所以良知是道德与智慧的直觉。“致”就是达到、实现,存天理去欲望,则良知光明,一个人如果能“致良知”,他必然成为诚信、干净、敬业的圣人。可以说王阳明的普世价值以“万物一体”的世界观为基座,以“致良知”为灵魂,作为规划工作者不仅要领悟“知行合一”的智慧,还要饱含“我心光明”的豪情。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笑话大全爆笑简短儿童(唯美精选54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