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阿珂个性网 > 说说短语 > >正文

孔子的小故事有哪些(唯美精选52句)

发布时间:2023-12-19 11:38:46 admin 阅读:59

导读孔子的小故事有哪些 1、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孔丘的举止确实是不同凡响的。孔子的小故事篇6当时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个规定,凡是到国外旅行去,看到有鲁国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

孔子的小故事有哪些

1、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孔丘的举止确实是不同凡响的。孔子的小故事篇6当时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个规定,凡是到国外旅行去,看到有鲁国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的,可以花钱把他赎出来,回到鲁国后,到国库去报帐,国库照付。孔子有一个学生,真的在国外看到有鲁国人被卖为奴隶了,就把他赎出来。赎出来以后,他没到国库去报帐,别人都说这个人品格高尚。孔子知道后,大骂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错了。别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赎了人,又不去报帐,这不是好事吗?不是品格高尚吗?孔子说看问题不能这样看,他这个做法,实际上妨碍了更多的奴隶被赎出来。这个人回来后没有去报帐,将来别人看见做奴隶的鲁国人,本想赎他出来,又想,我赎了以后,如果去报帐,别人就要议论:以前某某人不报帐,你去报帐,你的品格不如他。这样,这个人就可能装作没看见,不去赎人了。所以,这个做法就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人家赎买出来,是有害的。孔子的小故事篇7有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孔子的一个学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来了,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就收了。别人就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钱?孔子知道了,表扬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得对,这会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为救了人之后,人家给钱,是可以收的,于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愿意去救。所以要看客观的效果。孔子的小故事篇8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子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师襄子,直到现在,孔子的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仍是我们的座右铭。孔子的小故事篇9《荀子·宥坐》记载“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弟子日: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日: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宥和右的意思相同,也跟侑意思一样,劝说、勉励的意思,坐同座。古时候的人没有桌椅,只能够坐地上,前面是案几。常用的物品放在右边,所以,座位右边是经常关注的地方。宥坐即座右铭。

2、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3、孔子答道:“不是老夫夸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什么事我都略知二。”

4、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5、所以,古代有道德的人,得意也乐,失意也乐,所乐非关得失。有道德怡养于内,外境的得失,不过如寒暑风雨之替换,无足扰乱自心。

6、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孔子的小故事有哪些)。

7、一个人,不论位阶有多高,学问有多大,都要时刻保持谦虚,不要因为他人年龄幼小而心存轻视。普通人需如此,管理者和成功者更需如此。

8、孔鲤头低的更低了,小声的回答到:“还没有。”

9、”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10、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地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

11、5孔子非常想做更大的事,实现自己的政治理念,所以,他其实是愿意做官的。孔子曾经在鲁国做过不小的官,把地方治理得都没人犯法了,还出色地解决了齐国和鲁国之间的外交问题,表现出了优秀的政治才能。但后来,鲁国的国君不认同他的治国理念,他也对国君非常失望,自己辞职离开了。(孔子的小故事有哪些)。

12、   孔子回答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大概意思是说:这样还可以吧。不过还是不如身处贫穷也安然快乐,即使荣华富贵还能保持谦虚谨慎、礼贤下士、不破坏规矩的人啊”。

13、外公说:“人生在世有三个问题要认真思考:一是年少不勤学,年长了就一无所能;二是年老不讲学,死后无人纪念他;三是有财吝啬,不施舍给穷人,自己穷了就无人相助。也就是,年少要勤学,年老要讲学,有财要布施。”

14、   其实孔子并不是倡导弟子们都要像颜回那样贫穷,他是要让弟子们学习颜回安贫乐道,以苦为乐,不断前行的精神啊。孔子并不反对富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是正路所得,有付出也有回报,又有何不可呢?文中的子贡就是富甲一方的大商人,孔子也一样很喜欢他,每每耐心的教导他。其实有钱没钱不是关键所在,不做金钱的奴隶,别钻进钱眼儿里去,心里不过于看重金钱财富,即便家里堆满了钱我想也不妨事。有钱其实也是好事,能把钱用在正路上,就会产生积极的效果,有钱人投资生产不也能解决民生问题么?当然,如果能用在更伟大的事业上,那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功德与财富。

15、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

16、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歇一会儿吧!”

17、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

18、“当然想了,母亲肯教我吗?”孔子显得很兴奋。

19、孔子回答:“母亲整天只管哥哥学习,不问我的事,我只能做陈俎豆的游戏了。

20、一日,孔子闲居无事,在室内演琴自娱。弟子曾参、子贡,坐在外厅,侧耳细听。

21、因之,孔子与项橐对问系千古美谈。因湖北鄂东方言言某人喜欢巧舌争辩为磨嘴皮子故将孔项对问之地命名为磨嘴磐将孔子绕道修车的地方称为回车埠,以纪其事。孔子的著名故事:孔子使子路问津问津遗迹今尤在,

22、三是恭敬兄长,有兄长不去恭敬,却只要求弟弟顺从自己,也不是恕;四是要帮助朋友,朋友有困难,你不去救助他,当他有能力时,你又想他尽心尽力帮助你,也不是恕。总之,遇事先想到国君,想到父母,想到兄长,想到朋友,这便是‘四恕’。”

23、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

24、客人走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你怎么说有三季呢?”

25、“你出吧,”这个小孩心想,我是东周守藏史老子的高足,你还能难倒我?

26、0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27、他正准备带客人去见孔子,恰好孔子从屋子里走了出来,学生向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孔子看了客人一眼,说:“一年有三季。”这个学生惊呆了。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学生没法,只好乖乖地磕了三个头。

28、君子做事情的时候,要从符合理性精神的现实逻辑出发,即便追求精神上的更高境界和仁德,也要保持充分的理智,可以被利用,但决不能被糊弄。要用充分理性的精神去生活,成全自己也成全别人。

29、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

30、根据人的性格特征和场合说话,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气。

31、孔子的落后面主要是他还带有奴隶社会中的等级思想,甚而是氏族社会中所遗留的血统观念、狭隘地域观念,这就是表现在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讲正名,讲礼,讲君子、小人,讲天,讲命,讲内诸夏而外夷狄(对吴、楚就加以敌视),等等。这里很多东西是陈腐的,孔子在讲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也特别流露出留恋一些旧事物的感情。

32、  子路抬手行礼问道:“先生,您选择哪一种呢?” 

33、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孔子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34、颜回听到这里,无言以对。只好进到屋里,告诉孔子。孔子听后,推琴长叹道:“子路、子贡呀!难道你们真的是小人?召他们进来,我有话要跟他们说。”

35、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36、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37、“好,明天就教你认字,开始学习读书就是学生了,不能象从前那样贪玩了,记住了吗?”孔子高兴地一个劲点头。

38、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39、  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今后若有人再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孔子一听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40、  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 

41、老渔翁拍着子路的肩膀说:“圣人有圣人的见识,但也不见得样样都比别人高明。比方说,这鱼怎么打法,你们会吗?”一句话,把子路问了个哑口无言。

42、他的教育故事,基本上或者说大部分都来源于《论语》,其他的野史部分,不够权威,许多人也不认可,再说了,野史部分以教育为主题的也不多。

43、“传道授业就得有一套本事和才学,那您知道一些什么呀?”

44、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

45、孔子想,我孔丘名闻天下,称圣华夏,今天还说服不了一个小孩,“是可忍,熟不可忍!”转念一想,“君子无所争”,我气度如海,有容乃大,不与小孩一般见识。便拿掉大儒的身价,搭躬施礼道:“神童在上,老夫有礼了。我们有要事在身,万望高抬贵手,给我们借道。”

46、“这是为什么?”颜徵吃了一惊,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

47、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48、他有进步面,有落后面,有软弱处,而进步面是主要的,这就是我对于孔子的估价。概括地谈孔子,就是如此。

49、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50、由于孔子刻苦学习,勤展书简,次数太多了,竟使皮条断了三次。

51、子路说:“你这是什么城池,只是小孩的游戏!”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同学聚会感言短语(唯美精选64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