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阿珂个性网 > 说说短语 > >正文
王阳明心学全书听书(唯美精选68句)
发布时间:2024-04-08 08:31:33 admin 阅读:59
王阳明心学全书听书
1、王阳明多次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艮不相信。他始终认为圣人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说的“我看满街都是圣人”,是在讥笑王阳明。
2、 《王阳明全书》是研究王阳明心学思想及王阳明一生最重要的著作,是儒家思想中最具个性、最具争议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部现代人成功修身、强大个人内心的励志作品。
3、所谓“不善念”“私念”是与生倶来的本性,是不能尽克的,只能约控。细揆人之初始,婴儿待乳,不果则哭闹不止;心喜一物,必手持把攥方宁,所谓“喜怒哀乐”,皆以“私念”贯之,此即人之“私欲”“私念”,乃人之本性所具,非为外力加持。此本性之“欲”,岂可尽克?如私欲果能尽克,则无人类矣!孔子倡“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其“克己”之意只是克制本身欲望,而回归道德秩序,则天下无忧,岂是“尽克”之义?岂能尽克乎?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也是存道德,控人欲而已,又岂能尽灭人欲?而王阳明言“克己须要扫清廓除,一毫不存方是……”;“将这不善念彻底克掉,不使之有私毫不善念存在”,此意即克尽人之本性之“私念”,又岂能如其意?
4、人生中会遇到很多的艰难困苦,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能体现人的心性修养。寻常人往往慌乱悲戚,唯有修养深厚者能做到泰然处之。文天祥说:时穷节乃现。
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宰相肚里能撑船,胸襟越大,成就往往越大。
6、 无疑,阳明心学境界的博大深邃,与佛道境界无异。王阳明“无善无恶”的良知,不类似于佛陀的“虚空自性”和道家的“无为自然”吗?但王阳明又明明白白提出了“有善有恶”、“知善知恶”和“为善去恶”,这和佛道提倡的“随缘”和“顺其自然”便有了根本的不同。这并非说阳明心学境界比佛道要高,而是阳明心学侧重于“入世”,而佛道侧重于“出世”。这就昭示了现实生活中阳明心学更适用、更完备。如果说,佛学教给我们如何“放得下”,道学教给我们如何“想得开”,那阳明心学教给我们的便是如何“拿得起”。阳明心学既有境界又能进取,无为和有为相得益彰。人人可学,个个能用,且行之有效。体现的是真正的“无为而无不为”,是真正的内圣外王之道。
7、王艮这句话别有深意,他来拜王阳明为师前就是狂傲不羁的人,拜师后也未改变“傲”的气质。
8、这很难做到,但正因为难,才成为中今中外,由普通走向杰出的一道天堑。
9、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92chcsqaSaHIRVepSiFSQ提取码:qlk1书名:王阳明最神奇的心学
10、《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章、492篇,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代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11、 王阳明,真名王守仁,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12、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以几封书信,一场火攻,三十五天内平定了宁王之乱。
13、作者: 梁启超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年: 2018-10
14、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王阳明告诉我们,自己才是心灵的真正主宰,只要孜孜不倦向内以求,人人均可成圣贤。只有内心足够强大,才能做到“没有任何人能伤害你,没有任何事能困扰你”。
15、王阳明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16、 王阳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也是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的伟大圣人。他历经仕途坎坷、人生磨难、世间冷暖,曾一度痛苦绝望、不能自拔,却从中国最传统的儒、释、道典籍中汲取了强大力量,充实自我,最终升华提炼,创立心学一派。
17、总有人感叹人心险恶,可王阳明告诉我们,哪怕是罪恶滔天的罪犯,心中也是有良知的。明白了这一点,就能明白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惩罚,而是感化。这就是慈悲。
18、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王阳明《泛海》
19、三:王阳明的心学强调:知到真切笃实处就是行,行到明确精察处就是知,强调知行合一。
20、 试想,若我们都能学会以“心即理”为理念,以“知行合一”去实践,以“致良知”于事事物物,从而使世间万物皆得其正,实现“天下万物一体之仁”,这个世界将有多么美好!
21、“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个儒家最高道德思想是形容谁的?
22、就是形容王守仁的。自号阳明子,世称王阳明。
23、王阳明举例子说,当时和朱宸濠对战时,我们处于劣势,我向身边的人发布准备火攻的命令,那人无动于衷,我说了四次,他才从茫然中回过神来。这种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家,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24、王阳明指点他道:你太执着于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阳明就指着船里蜡烛的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
25、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26、因为他看到了和尚表面不说、不看,心里却终日在说、在看。说和看的,正是绝思绝欲与人的天然良知之间的冲突。
27、2015年5月著《成吉思汗:意志征服世界》
28、读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29、人之初皆有“私念”。此乃人之本性。有私念而不伤人,护私不为过;以“私念”而伤人,是为侵夺他人,此即为“恶”,“不善”。孔子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揭示此意真谛。“私念”与“恶”,“不善”,以伤人与否为其边界,一目了然!
30、第二部分,是良知乃吾师,王阳明告诉我们,天地虽大,但有良知在身,就能所向披靡。如何致良知,用良知是本课的主要内容。
31、 近年,d和国家最高领导先后多次提到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肯定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作为中国人,不可不知王阳明。
32、总有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王阳明则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的东西、珍贵的品质。所以人要对自己有信心,坚信自己的价值。
33、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王守仁的阳明心学后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34、就如树上的果子,良心是蒂,蒂坏了,果子也就掉了。
35、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传习录》
36、王守仁故居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余姚镇龙泉山北麓武胜门路。明成化八年(1472年),王守仁诞生于此。故居内各大建筑按中轴线由南往北依次为门厅、轿厅、砖雕门楼、大厅、瑞云楼、后罩屋。大厅两侧各有侧屋。故居总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
37、心是宇宙,宇宙便无边无际。心之所达,理随心至。心离开了理,便无法存在。理离开心,理便无所依托。深刻的体会“心即理”,心与理关系是心学入门的基础。心就是心,理就是理。扩展资料王阳明心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38、有一天,个性极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39、不压抑孩子,丰富他们的内心,心量才会水涨船高。
40、这就是佛所说的“万法唯心造”。心灵的一切问题,追到根子上,其实都只是心自己的问题。世间种种无论怎样险恶,只要我心不动,便奈何不得我分毫。
41、 《心学圣人:王阳明》作者历时五年,遍读王阳明的著作、言论、生平,总结王阳明心学最本源的精髓和要诀,深入浅出地道出最深奥却又最简单的心学智慧。
42、阳明心学认识世界的方法,就是“感知”。这种感知的主要指向是自己,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自己对客观世界没有感知,那客观世界对自己也就没有意义。心学并不是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也不是认为一个人光靠着心就可以改变客观世界,而是用心去感知世界。
43、这个打坐的和尚明明不言不视已经三年,王阳明为什么偏偏问他口巴巴说什么、眼睁睁看什么?
44、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45、《人性的弱点》提练了大师卡耐基的思想精华,深刻剖析了人性中的弱点。通过结合名人及普通人的真实案例,让我们领悟《人性的弱点》中的真谛,改变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理解他人、真诚待人,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并增强自信,从而获得他人的信任甚至影响他人,取得成功。
46、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才不会觉得自己了不起,才能屈能伸,能下人。
47、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精通儒释道,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著有《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大学问》《王文成公全书》等代表作品。
48、 27岁考取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49、 窃以为,这“四句教”体现的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它告诉我们,人的身体虽然没有善恶可言,但意念上肯定有善有恶,故需要一个知善知恶的“良知”来接管,更需要一个为善去恶的“功夫”去格物。
50、致良知:求得内心之理,然后去行动,去体悟,也就算是致良知了。
51、王阳明认为,吾心便是理,便是世界本体,它既是万物产生的根源,又是事物变化的归宿。他说,天地间诸事万物,举凡伦理纲常,言行举止,成败荣辱,无一不根于吾心而森严毕具。他强调,“理”从自己本心体认,不假外求始得。这是他主观唯心思想的表达。“理”不是向外求而来,不是在实践中而来,而是人的本心产生的,真是令人莫名其妙!既如此,“道理”不用外求,外学,只在人的本心就能产生,为何王阳明在“戒子书”里,告戒儿子要“勤读书”,求知识要向外求,而非学习“心学”,用心学的本心体认,学知识“不假外求”,只求本心?一方面,认为心之本体就产生道理,知识,学习知识“不假外求”,只求本心即可;另一方面,为何又要求儿子学知识要“勤读书”,相外求?此非自相矛盾?
52、从小让孩子懂得,越自律,越自由。自律,是爱自己的最好方式。
53、王阳明认为,多赞赏孩子,使孩子内心富足,他们就会自信,心态平和,才能看到别人的优点,虚心提升自己。
54、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55、玩物,必然丧志。不立志,何谈将来立德、立功、立言?
56、——我心由我不由天。只要此心不动,如何都是安然。
57、嘉靖七年(1528年),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瑶叛乱和断藤峡盗贼。
58、要读阳明之心学你心理得有所准备,心胸一定得开阔。
59、王阳明露出满意的神色,向和尚轻轻地摆手说:“去吧,回家去照顾你的母亲吧。”第二天,和尚离开寺庙,重回人间。
60、可以看看岳麓书社的《传习录》,有原文、注解和翻译,入门比较好。
61、《大学问》(纲领性哲学著作,被其弟子们视为儒家圣人之学的入门教科书)、《传习录》(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答顾东桥书》、《答友人问》、《语录》
62、徐樾还处于王阳明心学的初级阶段——静坐。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地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这样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徐樾相当沮丧。
63、王阳明的心学的独特价值在于,强调心的作用,强调人的生命洒脱活泼的灵明的体验。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心境澄澈,则心无挂碍,才能达到大境界。
64、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65、真心诚意想做王阳明心学的信徒,好好生活,好好做人,听到自己内心善的声音,听从自己内心的良知召唤,也就够了。
66、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67、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